[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58460.2 | 申請日: | 2007-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2575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紅珍;鐘力民;陳利仙;王慧;酈建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L1/26 | 分類號: | F01L1/26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 地址: | 250002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柴油機 氣門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柴油機氣門橋,尤其是應用于四氣門柴油機的氣門橋。
(二)背景技術
當前車輛的運載能力日益提高,要求柴油機輸出功率不斷增加,而且,隨著排放法規的加嚴,車輛尾氣排放標準也不斷提高。為達到這些要求,每缸兩個進氣門和兩個排氣門結構的四氣門柴油機逐漸替代原來的每缸一個進氣門和一個排氣門結構的兩氣門柴油機,成為今后柴油機的發展趨勢。原有兩氣門柴油機是單獨控制每個氣門的啟閉,結構簡單,控制也很容易;但如果四氣門柴油機每個氣門單獨控制,不但控制困難,而且相關零件結構的設計會非常復雜,對空間要求也很高。
(三)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以上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柴油機氣門橋。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該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包括位于其中間位置的平臺,還包括位于其兩端對稱設置的凹槽。
上述柴油機氣門橋,所述凹槽一個為圓形,另一個為圓頭平鍵槽形。如果還有另外的裝置作用于氣門橋,可以在其中一個凹槽上部設置凸臺,該凹槽為開口式單圓頭平鍵槽形,另一個凹槽為圓形,平臺左右兩部分質量相等。上述柴油機氣門橋,所述凹槽上部設有潤滑油油孔。
本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包括平臺和位于其兩端對稱設置的凹槽,兩凹槽分別套入氣門,這樣外部控制通過平臺可以同時控制兩個進氣門或者排氣門。所述凹槽一個為圓形,另外一個為圓頭平鍵槽形,這種結構不僅可以解決因為兩個氣門間距的綜合公差帶來的安裝問題,也能解決運轉過程中氣門和氣門橋因為熱膨脹產生的干涉問題,同時還避免了氣門橋因為允許偏移范圍過大而導致容易脫落的問題。如果有另外的裝置作用于氣門橋,可以通過在氣門橋上增加一個凸臺,該裝置作用于該凸臺來實現。增加凸臺的一側的凹槽設計為開口式結構,用以抵消凸臺所增加的重量。通過凹槽上部油孔進入的潤滑油用于潤滑和冷卻氣門橋和氣門重疊部分。
(四)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第一個實施例主視剖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第一個實施例仰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第一個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第二個實施例主視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第二個實施例仰視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第二個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圖中,1、凹槽,2、潤滑油油孔,3、平臺,4、凸臺。
(五)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照說明書附圖1和2,該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包括位于其中間位置的平臺3,還包括位于其兩端對稱設置的凹槽1。所述凹槽1一個為圓形,另一個為圓頭平鍵槽形,凹槽1上部設有潤滑油油孔2。平臺3左右兩部分質量相等。外部控制通過平臺3控制氣門橋,兩凹槽1分別套入氣門,這樣外部控制通過平臺3可以同時控制兩個進氣門或者排氣門。所述凹槽1一個為圓形,另外一個為圓頭平鍵槽形,這種結構不僅可以解決因為兩個氣門間距的綜合公差帶來的安裝問題,也能解決運轉過程中氣門和氣門橋因為熱膨脹產生的干涉問題,同時還避免了氣門橋因為允許偏移范圍過大而導致容易脫落的問題。通過凹槽上部油孔進入的潤滑油用于潤滑和冷卻氣門橋和氣門重疊部分。
實施例2:
參照說明書附圖3和4,該實用新型柴油機氣門橋,包括位于其中間位置的平臺3,還包括位于其兩端對稱設置的凹槽1。所述凹槽1一個為圓形,另一個為單圓頭平鍵槽形,凹槽1上部設有潤滑油油孔2,在單圓頭平鍵槽形凹槽1上部設置有凸臺4,且該單圓頭平鍵槽形凹槽1為開口式結構。外部控制通過平臺3控制氣門橋,兩凹槽1分別套入氣門,這樣外部控制通過平臺3可以同時控制兩個進氣門或者排氣門。所述凹槽1一個為圓形,另外一個為單圓頭平鍵槽形,這種結構不僅可以解決因為兩個氣門間距的綜合公差帶來的安裝問題,也能解決運轉過程中氣門和氣門橋因為熱膨脹產生的干涉問題,同時還避免了氣門橋因為允許偏移范圍過大而導致容易脫落的問題。在單圓頭平鍵槽形凹槽1上部設置有凸臺4,可以引入其他的控制,且該單圓頭平鍵槽形凹槽1為開口式結構,保證平臺3左右兩部分質量相等。通過凹槽上部油孔2進入的潤滑油用于潤滑和冷卻氣門橋和氣門重疊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重汽集團濟南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重汽集團濟南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5846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