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柴油機用排氣門制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58408.7 | 申請日: | 200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3432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直誠;酈建麗;姚章濤;侯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L13/06 | 分類號: | F01L13/06;F02D13/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 地址: | 250002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柴油機 氣門 制動 裝置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的制動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可以提高排氣制動器制動功率的柴油機用排氣門制動裝置。
(二)背景技術
現有的大型柴油汽車普遍采用了排氣制動器以改善汽車的制動性能。但排氣制動器的制動功率是不高的,在下坡較大的道路上就顯得不夠。最近國外及國內出現了通過使排氣門在壓縮和排氣行程時的額外部分打開來提高排氣制動的制動功率的裝置。如中國專利號ZL03253816.2公開名稱為“柴油機排氣閥制動裝置”是在搖臂前端加工有滑塊腔,腔內安裝有滑塊,搖臂上還加工有與滑塊腔相通的進油孔和回油孔,在滑塊的內腔中裝有彈簧和用于封閉進油孔的止回閥,在搖臂座上固定有封油螺釘支架,封油螺釘支架上安裝有用于封閉回油孔的封油螺釘組件.該裝置利用滑塊對排氣閥行程警醒控制,解決了制動力不足問題,并與排氣系統中蝶型閥配合使用提高了制動效率,但是其采用部分機外管道來向油腔供油,結構復雜,增加了機外漏油的可能性;其所采用的密封油腔的設計要額外增加發動機的高度。
(三)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大型柴油汽車制動功率不足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在空間上不占額外空間的裝置以實現油腔的密封及泄壓,及免除機外管路的,方便實用的柴油機用排氣門制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柴油機用排氣門制動裝置,包括排氣門,用于開啟排氣門的搖臂結構,搖臂結構包括搖臂座、搖臂軸、搖臂,其特征在于:在搖臂的前端下面設有小活塞腔,小活塞油腔內安裝有使排氣門在壓縮及膨脹行程時打開一定距離的小活塞,小活塞油腔和小活塞的內腔形成有油腔;所述的氣缸體、氣缸蓋、搖臂軸及搖臂上設有與油腔相通的油路通道。
本實用新型所述小活塞油腔內安裝有給小活塞施壓的彈簧和用于防止油腔的壓力油倒流的鋼珠和止回彈簧。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之處在于:氣缸體上的油路通道包括氣缸體頂面通向發動機主油道的油孔;氣缸蓋的油路通道包括從底面通向氣缸蓋上平面的鉆孔群;搖臂軸油路通道包括供油鉆孔群及銑槽、泄油鉆孔群;搖臂油路通道包括供油鉆孔群、泄油鉆孔群、泄油孔、油腔及小活塞腔。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缸蓋上固定有彈簧座,所述的彈簧座下方設有氣門彈簧,所述的排氣門通過氣門鎖夾固定在所述的彈簧座上。
所述的小活塞和搖臂之間設有限制小活塞行程的圓柱銷。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與排氣制動器聯合使用,當排氣制動器的蝶型閥關閉時,排氣管內的脈沖背壓能克服氣門彈簧力而使排氣門在發動機運轉到吸氣行程下止點附近時打開,油腔內立即充滿機油,此時機油被密封在油腔內,使排氣門在壓縮及膨脹行程期間繼續保持打開,從而使氣缸內的壓力變化產生相當大的負功。此負功即顯著提高了發動機的制動功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缸體、氣缸蓋、搖臂軸及搖臂上設有與油腔相通的油路通道來向油腔供油。油腔的泄油孔由排氣搖臂內孔與搖臂軸來密封。泄油孔的打開由排氣行程時搖臂的轉動來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排氣門在壓縮和膨脹行程時打開一定行程,提高了排氣制動的制動功率;
2.沒有任何外部管道,減少了機外漏油的可能性;
3.油腔的泄油是通過搖臂與搖臂軸上的泄油孔來實現的,不需要增加發動機的高度,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成本低廉、方便實用、適宜推廣應用。
(四)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與排氣制動器的布置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工作開始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在排氣門打開后油充入油腔的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在搖臂轉動至搖臂泄油孔與搖臂軸泄油孔相通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中1排氣制動器,2蝶型閥,3氣門彈簧,4搖臂,5小活塞,6油腔,7油孔,8鉆孔群,9供油鉆孔群,10供油鉆孔群,11泄油孔,12搖臂內孔,13搖臂軸,14泄油鉆孔群,15主油道,16泄油鉆孔群,17圓柱銷,18彈簧,19止回彈簧,20鋼珠,21銑槽,22小活塞腔,23排氣門,24氣缸體,25搖臂座,26氣缸蓋。
(五)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重汽集團濟南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重汽集團濟南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5840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