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桿警示反光護套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55961.5 | 申請日: | 2007-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87327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16 |
| 發明(設計)人: | 胡紅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紅光 |
| 主分類號: | E01F9/015 | 分類號: | E01F9/0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月玲;武玉琴 |
| 地址: | 321306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桿 警示 反光 護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警示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電桿的警示裝置,可以防止對電桿的意外撞擊和損害。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保證電桿的安全,防止意外撞擊和損害,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電桿的適當位置涂覆黑黃相間或者紅白相間的油漆,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但由于電桿是完全暴露的,油漆表面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無法經受長期的日曬、雨淋,很容易褪色和剝落,需要經常重復涂刷,不僅操作起來比較麻煩,而且成本較高。
針對上述的涂刷方式,也出現了一些安裝在電桿上的附屬警示裝置,但其與電桿的連接結構復雜,重量大,成本高,給警示裝置的安裝、維修和更換帶來很多障礙,且警示效果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桿警示反光護套,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廉,經濟耐用。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電桿警示反光護套,包括用于圍設在電桿外表面一周的警示護套本體,護套本體上設有用于將該警示裝置圍設在電桿上后連接固定的連接部,其圍設形成的形狀與電桿的外表面形狀相應,護套本體外側表面設有警示圖案層。
具體來說,根據實際使用的不同需要,連接部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通常情況下,連接部為在護套本體內側設置的粘接條,將護套本體的內表面粘接在電桿的外表面上。粘接條的面積可以與護套本體的內表面面積相等,出于成本考慮,粘接條還可以等距離間隔設置在護套本體內表面的多處。
更具體地說,連接部還可以采用在護套本體圍設后的兩側合縫處搭接的粘接條,在合縫的一側外表面設有粘接條,另一側對應的內表面設有粘接條,兩者在合縫處搭接粘接。
除了粘接的方式,連接部還可以為在護套本體圍設后的兩側合縫上間隔設置的一個以上連接卡扣,在合縫的一側設有卡頭,另一側對應設有卡座,兩者卡扣連接。
另外,連接部還可以為設置在護套本體圍設后的兩側合縫上的搭接扣,在合縫的一側縱向設置有凸條,合縫的另一側對應設置有凹槽。
為了達到很好的警示效果,警示圖案層為反光材料制成,其上設有橫、豎條紋或傾斜條紋,條紋的顏色為紅、白相間或黃、黑相間。
為了減少該警示裝置暴露在外,風吹日曬對其所造成的侵蝕,警示圖案層外部還設有保護層。
綜上所述,因此,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電桿警示反光護套,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廉,經濟耐用。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主要元件的附圖標記
A-電桿警示反光護套??1-護套本體??11-警示圖案層??111-保護層??12-粘接條??121-粘條??122-粘條??13-合縫??14-卡扣??141-卡頭??142-卡座??15-搭接扣??151-凸條??152-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桿警示反光護套A,包括用于圍設在電桿外表面一周的警示護套本體1,護套本體1上設有用于將該警示裝置圍設在電桿上后連接固定的連接部,其圍設形成的形狀與電桿的外表面形狀相應,護套本體1外側表面設有警示圖案層11。
具體來說,根據實際使用的不同需要,連接部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通常情況下,連接部為在護套本體1內側設置的粘接條12,將護套本體1的內表面粘接在電桿的外表面上。粘接條12的面積可以與護套本體1的內表面面積相等。
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將該護套本體1圍設在電桿的外表面,通過粘接條12,將護套本體的內側牢固的粘接在電桿的外表面上,既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同時還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實施例二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設置在護套本體1內側的粘接條12為等距離間隔設置在護套本體1內表面的多處。本實施例中粘接條12的設置方法,主要是出于成本考慮,同時也兼顧了實際操作時的方便、快捷。
實施例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紅光,未經胡紅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5596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