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冷卻滾筒冷渣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53574.8 | 申請日: | 2007-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064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守光;李沂;孫培芹;穆杰華;李云峰;盧康平;毆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暢隆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J1/06 | 分類號: | F23J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700山東省平度市經濟***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卻 滾筒 冷渣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鍋爐輔機設備,具體是指一種專為循環硫化床鍋爐熱渣冷卻用的冷渣機。
背景技術:
電廠鍋爐燃燒后所排放的爐渣溫度很高(1000℃左右),不利于運輸,且造成熱量浪費,目前,熱渣冷卻,一是土辦法,將熱渣倒入冷卻水池,冷卻后用抓斗撈出,效率低,熱量不能回收,屬落后工藝已基本不用;二是目前應用較多的滾筒冷渣機,是于滾筒內安裝多支內置螺旋片的輸渣管,熱渣由進渣漏斗、接管、彎管、錐筒進入各輸渣管,隨滾筒的轉動,熱渣在輸渣管內在螺旋片導流作用下向前翻滾動,冷卻水由冷卻水套管進入滾筒內,再經芯管排出,如此熱交換,使熱渣冷卻。現有冷渣機存有如下幾點不足:一是,僅通過水冷卻,熱交換效率仍顯不高,二是,進渣漏斗接管接觸剛加入的高溫熱渣,且摩擦力大,使用壽命短、易損,三是,熱渣通流部件如進渣錐筒、輸渣管、螺旋片受高溫爐渣的摩擦,磨損嚴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冷渣機的不足和缺陷,加以改進,提供一種風冷、水冷雙冷卻滾筒冷渣機,達到熱交換效率高、熱量回收率高、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之目的。
上述發明目的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施:雙冷卻滾筒冷渣機,包括底座1、滾筒2、滾筒內多支內置螺旋片12的輸渣管11、滾筒內腔中心冷卻水芯管20其套管16、滾筒內一端之進渣錐筒14、由電機3減速機4齒圈5等構成的傳動裝置、由進渣漏斗21漏斗接管22彎管24和進渣箱25構成的進渣裝置、由進水管30出水管32等構成的冷卻水接頭29、以及電控系統,所述進渣箱25一側設有引風口37并連接引風機。
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是,所述輸渣管11表面設有散熱翅片13;所述漏斗接管22具有耐磨內套管23;進渣錐筒14內表面、輸渣管11內壁以及螺旋片12之表面涂有防護涂料層15。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在已有水冷卻基礎上,于進渣箱一側增設引風口并連接引風機,外界冷風經排渣口進入輸渣管與熱渣逆向對流,然后經錐筒、進渣箱、引風口、引風機排出,使該冷渣機實現了風冷、水冷雙冷卻,同時,輸渣管表面增設散熱翅片,提高了熱渣冷卻效果和熱交換效率,提高了熱量回收率。漏斗接管增加了耐高溫耐磨內套管,進渣錐筒內表面、輸渣管內壁及螺旋片之表面涂敷防護涂料層,提高了部件耐高溫、耐磨性能,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附圖1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附圖2本實用新型進渣錐筒縱剖面局部放大圖I
附圖3本實用新型右視圖
附圖4本實用新型漏斗接管縱剖面局部放大圖H
附圖5本實用新型滾筒A-A剖面圖
附圖6本實用新型輸渣管縱剖面局部放大圖III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1本實用新型主視圖所示雙冷卻滾筒冷渣機之構造,包括底座1、滾筒裝置、傳動裝置、進渣裝置、冷卻水接頭、風冷裝置、以及電控系統諸部分。滾筒內具有多支內壁固裝螺旋片12的輸渣管11(如附圖5所示),本實施方式為10支輸渣管,沿滾筒內壁圓周均勻分布,其二端管口焊接于滾筒二端管板上。為提高熱交換效率,于輸渣管11外表面焊接有散熱翅片13,每只管壁沿軸向焊接4塊長條狀散熱翅片。滾筒進渣端內設進渣錐筒14,其大口與管板焊接,罩住輸渣管管口。筒體上設有安全排氣閥10。滾筒內腔中心設置冷卻水芯管20及頭端設有出水孔17的套管16,芯管20另一端開口19處于帶進水孔18的罩筒18′內。進渣裝置包括進渣漏斗21、漏斗接管22、彎管24和進渣箱25,彎管24經進渣箱25插入錐筒14內,進渣箱與滾筒相銜接的側壁具有開口并設有接口外罩26。為使與進渣漏斗21相連接的漏斗接管22耐磨、耐高溫、不易損壞,于接管22內增設護套管23(如附圖4所示),該管由鐵、鋁、硅合金材料鑄成。進渣箱25一側增設引風口37(如附圖3所示)并連接引風機(未畫出)。由電機3、減速機4、滾筒齒圈5、鏈條6、護罩8、托圈8、滾輪9構成的傳動裝置,經鏈傳動使滾筒轉動。傳動裝置驅動滾筒與冷卻裝置同步轉動,熱渣經進渣漏斗21、漏斗接管22、彎管24、錐筒14進入輸渣筒11內,在螺旋片導流作用下不斷滾動、拋起、翻動,向出渣口移動。冷卻水接頭29包括進水管30、出水管32、芯管20和套管16,套管16其進水孔31開口于進水管管腔內,芯管20其出水口33處于出水管管腔內,芯管與其套管經法蘭37與滾筒之芯管及套管對接,冷卻水由進水管30通過進水孔31進入套管16內,由套管出水孔17進入滾筒內腔,經熱交換后的水由處于滾筒內另一端的罩筒18′之管孔18和芯管進水口19進入芯管20,再由芯管另一端之出水口33經出水管32排出,芯管20通過軸承34安裝于冷卻水接頭內腔,芯管、套管與接頭內孔間填有石墨密封填料35起潤滑和密封。冷卻水裝置提供滾筒內對流的冷卻水,熱渣通過輸渣管壁與冷卻水進行熱交換,交換后的熱水經冷卻水接頭出水管排出回收利用,實現了冷渣機水冷卻。外界冷風經排渣口28、排渣口護罩27進入輸渣管11,與熱渣逆向流動進行熱交換,交換后的熱風經進渣錐筒、進渣箱、引風口、引風機排出回收利用,實現了冷渣機風冷卻。于進水管30和出水管32以及排渣口28設有測溫儀插座(未畫出),插入測溫元件與控制電路構成控制系統,且另有檢測探頭置于鍋爐內檢測床壓和層厚,根據各種檢測參數,對冷卻水流速流量、滾筒轉速、引風機轉速等進行實時控制,使排渣溫度符合技術要求,冷卻于150℃以下。進渣錐筒14內表面、輸渣管11內壁以及螺旋片12表面均涂有防護涂料層15(如附圖2、6所示),以提高這些部件的耐磨、耐高溫性能。防護涂料層15由硅酸鹽或磷酸鹽無機膠粘劑填加金剛砂(SiC)磨料或剛玉(AI2O3)磨料或耐火土制成,本實施方式采用磷酸鹽無機膠粘劑填加耐火土制成,涂刷于上述部件之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暢隆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暢隆電力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5357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動負載模擬器
- 下一篇:帶有氣囊關節的醫用人體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