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單絲多向穩定鋼絲底床架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53220.3 | 申請日: | 2007-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5515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乃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乃成 |
| 主分類號: | A47C23/00 | 分類號: | A47C23/00;A47C23/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立榮 |
| 地址: | 美國紐約市***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單絲 多向 穩定 鋼絲 床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單絲多向穩定鋼絲底床架,屬于床具類,主要用于彈簧等床墊的底部支撐。
背景技術
目前,彈簧床墊的底床架主要由鋼絲平網及鋼絲支架組成,鋼絲支架的頂部與鋼絲平網連接,底部用于固定在木框上,鋼絲平網通過鋼絲支架支撐在木框的上部,這種結構的底床架可以保持床墊良好的透氣性。但鋼絲支架的結構形狀對其支撐的穩固性影響很大,現有的鋼絲支架結構有采用梯形波浪結構的,它一排一排地設置于木框上,多排平行設置于木框與鋼絲平網之間,梯形結構的鋼絲支架由于具有兩個斜邊,可以增強其長度方向,即橫向的穩定性,這種底床橫向穩定性較好。但由于每排支架都平行設置,其縱向的穩定性不十分穩固。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縱、橫雙向支撐均穩固可靠的單絲多向穩定鋼絲底床架,該底床架便于加工與運輸。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
一種單絲多向穩定鋼絲底床架,包括鋼絲平網與鋼絲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支架為由連續波浪形鋼絲整體同向對稱彎折而成的立體支架,兩側彎折面與未彎折面的夾角大于等于90度,鋼絲平網設置在鋼絲支架的上方,鋼絲支架兩側彎折面的鋼絲頂端分別與鋼絲平網固連,用于與底部木框安裝的未彎折面的鋼絲與鋼絲平網平行,鋼絲支架的每一單元對應設置于鋼絲平網的同一個單元格內。
鋼絲支架每一單元的兩側端部分別焊接在鋼絲平網單元格的網格交叉點處。
鋼絲支架由梯形、三角形、弧形連續波浪狀鋼絲彎折而成。
鋼絲支架設有彎折的端部,鋼絲支架通過彎折的端部固連在鋼絲平網上。
每單元的鋼絲平網與鋼絲支架的彎折端部采用單絲或雙絲配合。
每單元鋼絲平網采用單絲與鋼絲支架配合,鋼絲支架的彎折端部的彎折處與鋼絲平網的單絲固連。
每單元鋼絲平網采用并列平行的雙絲與鋼絲支架配合,鋼絲平網一根鋼絲與彎折端部的末端固連,另一根鋼絲與彎折端部的彎折處固連。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中鋼絲支架設計巧妙,結合合格,采用整體對稱彎折與彎折端部的加工,均為整體進行,加工比較方便,便于批量生產。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底床架還可以多個疊合堆放,適于運輸。
本實用新型的鋼絲支架的未彎折部分的鋼絲與鋼絲平網的橫絲、縱絲以及木框的縱橫向均不平行,均有一個夾角α與β,所以具有了橫向與縱向雙重定位的作用,該底床架支撐穩定,堅固耐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木框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彎折端部的鋼絲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彎折端部的鋼絲支架的俯視圖。
圖4為弧形連續波浪狀鋼絲示意圖。
圖5為三角形連續波狀鋼絲示意圖。
圖6為梯形連續波浪狀鋼絲示意圖。
圖中:1、木框,2、鋼絲平網,3、鋼絲支架,4、焊接點,5、U型釘,6、彎折的端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單絲多向穩定鋼絲底床架,包括鋼絲平網2與鋼絲支架3,鋼絲支架3為由連續波浪形鋼絲整體同向對稱彎折而成的立體支架,其兩側彎折面與未彎折面的夾角大于等于90度,鋼絲平網2設置在鋼絲支架3上方,兩側彎折面的鋼絲頂端分別與鋼絲平網2固連,一般可以采用如圖中的焊接點4進行焊接,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固連方式。鋼絲支架3每一單元設置于鋼絲平網2的同一單元格內。所謂鋼絲支架3的每個單元指每個波浪形網絲相鄰的峰與谷之間的一段鋼絲。
本實用新型中鋼絲支架3的彎折為整體彎折,加工方便,為了保證鋼絲支架3有足夠的支撐力,以及便于多個底床疊放,兩側彎折面與未彎折面的夾角大于等于90度,鋼絲支架3的長度與木框1的長度或寬度相當,彎折成的鋼絲支架3整體呈上部開口的梯形,每個單元的鋼絲側投影為上開口的正梯形結構。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由單絲彎折成連續波浪形結構,由線轉變為面;然后將波浪形結構整體對稱彎折,將面轉變為立體結構,設計十分巧妙,加工也很方便,體現了本實用新型的創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乃成,未經王乃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5322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