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續熱用鍋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52000.9 | 申請日: | 2007-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46052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明仕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明仕 |
| 主分類號: | A47J27/00 | 分類號: | A47J27/00;A47J3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應;吳蘭柱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續熱用鍋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具,特別涉及一種內鍋可于外鍋斷電或離火后還能在外鍋內部繼續加熱的鍋具。
背景技術
傳統離火續煮的鍋具有如專利文獻1所示,包括一外鍋、及一置入外鍋內的內鍋所組成,其特征在于:內鍋的鍋底周邊設置數個L形固定片,再以螺絲將聚熱圈與L形固定片鎖固結合,該聚熱圈與鍋底保留一小間隙,使聚熱圈的熱源不會直接傳導至內鍋。當內鍋離開火源置于外鍋內后,還可由聚熱圈儲存的熱能對內鍋里的食物續煮。
專利文獻1: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595413「燜煮鍋之結構」、公告日2004年6月21日。
專利文獻1的問題點在于,內鍋必須先在火源上方加熱后至聚熱圈通紅后才能置入外鍋內續煮,在移入外鍋內的過程中必須非常小心,以避免內鍋底部的聚熱圈燙及它物。其次,外鍋內部并無加熱裝置,因此保溫、續煮時間仍然有限。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種能直接在外鍋內直接加熱后再續熱的鍋具,便成為本新型欲解決的問題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過提供一種續熱用鍋具,以使除了內鍋在外鍋內直接加熱并可續熱的實施方式外,也能保有內鍋在瓦斯火源上方加熱后再移入外鍋的實施方式,讓平時二實施方式能共存,而使用時依需要而擇一實施的方案。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
一種續熱用鍋具,包括:一外鍋(1);一設于外鍋內部底面下的加熱裝置(2);一能置入于上述外鍋(1)內的內鍋(3);及一結合于內鍋(3)底部用于續熱用的聚熱塊(4)。
前述的聚熱塊(4)本體具有與加熱裝置(2)形狀對稱的穿槽(41),且周邊凸設有數個扣件(42)可供聚熱塊(4)作為支腳而置于外鍋(1)內部,并使加熱裝置(2)正好導入于穿槽(41)內并觸及聚熱塊(4)及聚熱塊(4)頂面置放的內鍋(3)底部。
前述的聚熱塊(4)具有數個扣件(42)能與內鍋(3)底部外緣所設置的數個導溝(31)產生卡合關系,使內鍋(3)底部與聚熱塊(4)保持間距而能置于外鍋(1)內的加熱裝置(2)上端。
前述的加熱裝置(2)是由可設定加熱時間、溫度、及通電后能生熱的電熱絲所構成,并由支架(21)的支撐而與外鍋(1)內部底面保持間距。
前述的扣件(42)是設置在聚熱塊(4)周邊朝軸向凸出的豎片(43)及結合在豎片(43)末端部朝徑向凸出的卡塊(44)所組成;所述導溝(31)是由直溝(32)、及與直溝(32)連通的橫溝(33)所組成;前述卡塊(44)能由直溝(32)導入后再移動至橫溝(33)內。
根據上述續熱用鍋具,所述導溝(31)呈L形。
根據上述續熱用鍋具,所述導溝(31)呈T形。
根據上述續熱用鍋具,所述導溝(31)呈的橫溝(33)環繞整個內鍋(3)外緣形成環形。
根據上述具有續熱效果的鍋具,所述直溝(32)上端轉入橫溝(33)的入口角隅位置設置朝上凸出且用于防止扣件卡塊(44)逆向導出的小凸塊(34)。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的優勢和有益效果:
1.保溫外鍋(1)內部底面下設置電熱式加熱裝置(2),及內鍋(3)底部設置具有續熱用聚熱塊(4),將前述內鍋(3)置入于保溫外鍋(1)內,使聚熱塊(4)與加熱裝置(2)共構設置的實施形態是往昔所沒有的,換言之,將聚熱塊(4)與加熱裝置(2)共構設置在內、外鍋(3、1)之間,以對內鍋(3)中的食物進行續煮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首創。
2.聚熱塊(4)以扣件(42)做為支腳置入外鍋(1)內部后,內鍋(3)便能置于聚熱塊(4)頂面,并由加熱裝置(2)的加熱而直接于外鍋(1)內加溫;當加熱裝置(2)停止加熱后,內鍋(3)仍可通過聚熱塊(4)儲存熱能而對食物續熱,故可免除移動內鍋(3)的麻煩,且具有節省電能的功效。
3.當停電或不使用電能加熱時,聚熱塊(4)也能由扣件(42)結合于內鍋(3)底部,然后在火源上方加熱至炙紅后,再連同內鍋(3)一起移入外鍋(1)內,并置于加熱裝置(2)上,同樣也能達到對食物續熱的功效。
4.內鍋(3)的導溝(31)呈L形,能使聚熱塊(4)的扣件卡塊(44)以一個方向導入橫溝(33)內;導溝(31)呈T形時,扣件卡塊(44)能以二個不同方向導入橫溝(33)內;當橫溝(33)環繞整個內鍋(3)外緣形成環形,扣件卡塊(44)能以二個不同方向導入橫溝(33)內、且能在環形橫溝(33)內持續旋向。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圖1組合后的斷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明仕,未經張明仕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5200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廣播接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微機械結構體系統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