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快卸轉接鉆套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51907.3 | 申請日: | 2007-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20484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24 |
| 發明(設計)人: | 惠坤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49/00 | 分類號: | B23B49/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水霞;陳宏林 |
| 地址: | 710089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接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工具,特別是用于自動進給鉆的快卸轉接鉆套。
背景技術
在機械制造行業中,自動進給鉆是目前經常使用的一種先進工具,使用自動進給鉆進行鉆孔作業時,通常需要一種稱為轉接鉆套的輔助工裝將自動進給鉆的外套筒與工件鉆模板相連接,達到為自動進給刀具導向和定位的作用?,F有的轉接鉆套其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是一種整體的套筒結構,套筒的一端與自動進給鉆的外套筒螺紋連接,套筒的外側壁上設有凸臺,用于抵壓工件鉆模板,套筒內腔大小與自動進給刀具配套。實際使用時,由于加工不同的孔需要使用不同的刀具,甚至加工一個孔根據工藝要求也要使用多把不同的刀具,使用每把刀具都需要有與刀具直徑相對應的轉接鉆套?,F有轉接鉆套存在的問題是,更換刀具時,必須將整個轉接鉆套與自動進給鉆完全拆卸分離,嚴重影響加工效率,同時多次拆卸會對自動進給鉆和轉接鉆套的連接螺紋造成損傷,影響自動進給鉆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快卸轉接鉆套,用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快卸轉接鉆套,由轉接器和刀具鉆套兩部分組成,其特征在于刀具鉆套與轉接器之間快卸連接,轉接器上設有外接螺紋。
使用時,將轉接器上的外接螺紋與自動進給鉆的外套筒螺接,刀具鉆套與轉接器快速連接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更換刀具時,只需要將刀具鉆套從轉接器上快卸下來,更換與刀具配套的刀具鉆套,再將刀具鉆套與轉接器連接即可,避免了將整個轉接器與自動進給鉆脫開,以此提高換刀速度和加工效率,減少頻繁更換轉接鉆套對自動進給鉆外套筒螺紋接口的損傷。
以下結合實施例附圖對該申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結構示意
圖2本發明的快卸轉接鉆套結構示意
圖3是圖2中轉接器部分的結構示意
圖4是圖2中刀具鉆套部分結構示意
圖中編號說明:1轉接器、2刀具鉆套、3彈珠、4內襯套、5外襯套、6快卸環、7復位彈簧、8限位凸臺、9窩腔、10夾層空間、11通孔、12連接腔、13套柄、14卡窩、15套桿、16、套桿內腔、17外接螺紋
具體實施例
如圖2所示的快卸轉接鉆套,是由轉接器1和刀具鉆套2兩部分組合而成。刀具鉆套2插接在轉接器1的連接腔12內,刀具鉆套2與轉接器1之間通過彈珠3卡接。轉接器1與自動進給風鉆的外套筒端口的螺紋連接(圖中自動進給風鉆未示出)。
參見圖3,轉接器1含有內襯套4、外襯套5和快卸環6,快卸環6套接在內襯套4的外側,外襯套5與內襯套4相固定,外襯套5的端頭外側設有外接螺紋17,用于將轉接器1與自動進給鉆連接,內襯套4的壁上有兩個通孔11,孔內鑲嵌有彈珠3,彈珠3的直徑大于內襯套的壁厚,該通孔11加工時采用工藝收口的方法以防止彈珠3掉出,快卸環6的內側設有與彈珠配套的窩腔9,快卸環6覆蓋著彈珠3,快卸環6在內襯套4的表面可以滑動,使內襯套4的內腔形成一個由彈珠3卡接的連接腔12。
為了限制快卸環6在內襯套4表面的滑動范圍,在內襯套4外表面的近前端處設有一個限位凸臺8,以阻擋快卸環6的前移,快卸環6的另一端位于內襯套4與外襯套5形成的夾層空間10內,該夾層內設有一復位彈簧7。正常情況下復位彈簧7將快卸環6頂向限位凸臺8,快卸環6的內側壁將彈珠3壓向轉接器1的內腔,恰好卡在刀具鉆套套柄13的卡窩14內實現卡接的功能。更換刀具鉆套2時,將快卸環6向后推壓,壓縮復位彈簧7,使快卸環6內側壁上的窩腔9位移到彈珠3處,即可將刀具鉆套2從轉接器1的內腔拔出,再將更換的合適刀具鉆套的套柄13插入轉接器1內腔,直至套柄13上的卡窩14位于彈珠3處,松開快卸環6,復位彈簧7將快卸環6復位,彈珠3將轉接器1與更換的刀具鉆套2重新卡接。
圖4實施例中所示的刀具鉆套2是一個含有套桿15和套柄13的中空結構,其套桿前腔處的內徑是整個刀具鉆套和轉接器內腔的最小處,套桿前腔的內徑與自動進給刀具的大小配套,套柄13的端部外徑與轉接器內襯套4的連接腔12配套,套柄13上設有與彈珠3配套的卡窩14,套桿前端的內徑16與自動進給的刀具(附圖中省略未示出)配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5190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旁通的方形十六芯柴油預過濾裝置
- 下一篇:锪平刀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