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背光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51641.2 | 申請日: | 2007-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63087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21 |
| 發明(設計)人: | 鄭豪評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湯保平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背光模組,尤指一種可提供一出光量較高且出光輝度分布較為均勻的光源的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如圖1A所示,已知背光模組1包括:一框體11、一反射板12、燈管131、132及一光學膜片組14。其中,反射板12位于框體11的底板111的表面,且其具有多數第一表面121及多數第二表面122。此外,前述的第一表面121及第二表面122均為平面,且第一表面121與第二表面122的交接處為鈍角。另一方面,每二個第二表面122構成一凸出物123,且所構成的多數凸出物123是條狀延伸于反射板12上。但是,此種外型的反射板12具有若干缺點,使得具有此種外型的反射板的反射效能受到限制。即當已知背光模組運作時,燈管131、132所產生的光線便入射到反射板12的凸出物123的表面,再被反射至光學膜片組14中。可是,由于構成凸出物123的第二表面122與第一表面121的交接處為鈍角,且第一表面121及第二表面122均為平面的緣故,從反射板12表面反射而出的光線容易集中于某幾個特定角度上,使得已知背光模組雖然可增加位于二燈管中間位置的暗帶的輝度,但其“出光輝度分布”仍會發生明顯的抖動的現象(其抖動幅度達15%至20%)。所以,一具有此種外型的反射板的已知背光模組并無法避免亮暗條紋現象的發生。
圖1B是另一種應用于一已知背光模組的反射板的示意圖,如圖1B所示,此反射板15包括一第一表面16及一凸出反射部17,而凸出反射部17的表面更凸設有多數三角形狀的微反射部171,使得凸出反射部17的表面呈“鋸齒狀”。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此一反射板的反射效率,反射板15的第一表面16及凸出反射部17的表面更需利用物理氣相沉積(PVD)的方式鍍上高反射材料(如鉻或鋁)。因此,此種反射板也具有若干缺點,造成其反射效能受到限制。如前所述,此種反射板由于必須在其第一表面及凸出反射部的表面鍍上高反射材料,且所使用的物理氣相沉積(PVD)制程相當花費時間并會增加額外的材料花費,此種反射板并不適合于大量生產。況且,由于此種反射板的凸出反射部17的表面是呈“鋸齒狀”,而非平滑狀,所以從此種反射板反射而出的光線很容易集中到某些特定區域,使得一具有此種反射板的背光模組雖然可提升其出光輝度,但其出光面反而容易發生亮暗條紋的現象。
因此,業界需要一種結構簡單、可避免亮暗條紋現象的發生并可提供一出光量較高且出光輝度分布較為均勻的光源的背光模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具有結構簡單、可避免亮暗條紋現象的發生并可提供一出光量較高且出光輝度分布較為均勻的光源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體,具有一底板及由該底板的側邊向上延伸的一圍壁;
一反射板,設置于該底板上,該反射板具有多數凸出物,且各該些凸出物由二平面與二曲面對稱設置組成;
一光學膜片組,配置于該框體上;以及
多數燈管,配置于該反射板與該光學膜片組之間。
其中該二平面互相連接。
其中該些燈管為U形燈管、直式燈管或C形燈管。
其中該些燈管設置于該些凸出物之間。
其中該些凸出物以等間距的方式排列于該反射板的第一表面。
其中該二曲面位于該二平面與該反射板的第一表面之間。
其中該些凸出物的高度大于該些燈管的中心與該反射板的第一表面之間的距離。
其中該反射板以沖壓方式一體成型。
其中該反射板的材質為聚酯。
其中該光學膜片組為一擴散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的反射板的凸出物具有下列特征:
(1)其所具有的多數凸出物具有二平面與二曲面,且每一曲面是位于此平面與此反射板的第一表面之間,即每一凸出物均具有“雙層結構”。
(2)這些凸出物所具有的曲面均為弧面,且此弧面是由一或二圓面組合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5164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滑蓋式通訊終端的臥式滑動機構
- 下一篇:泵和液體供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