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組合式仿真古建筑模型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49408.0 | 申請日: | 2007-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8431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托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托 |
| 主分類號: | G09B25/04 | 分類號: | G09B2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碩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玫 |
| 地址: | 100069北京市豐臺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式 仿真 古建筑 模型 | ||
1.一種組合式仿真古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臺基部分、屋架部分和屋頂部分三大部分;其中臺基部分主要包括底盤、須彌座、臺階、地栿、柱墩構件,各構件之間通過榫卯連接,還包括墁面、欄板構件,構件通過插接方式連接;屋架部分主要包括柱、梁、枋、檁、椽構件,各構件之間通過榫卯連接,還包括門、窗構件,構件通過滑槽方式連接;屋頂部分包括瓦、脊、吻、垂獸構件,各構件通過榫卯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仿真古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臺基部分的底盤由多塊底板通過連接件連接組成;臺基的主體采用須彌座形式,并分為正身須彌座和轉角須彌座兩種,正身須彌座和轉角須彌座與底盤之間以方形陰陽榫卯方式連接;所述臺階與正身須彌座之間以方形陰陽榫卯方式連接;正身須彌座與正身地栿、轉角須彌座與轉角地栿、臺階與斜地栿之間均以榫卯方式連接;地栿上以嵌入方式插接有欄板、望柱、抱鼓,欄板與望柱之間以滑槽方式插接;柱墩沿須彌座內圈榫卯插接在底盤上;墁面覆蓋在柱墩上并通過榫卯與須彌座連接,墁面上留有缺口露出柱墩。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式仿真古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屋架部分通過檐柱與臺基部分上的柱墩榫卯連接,門框、窗框、窗下墻通過滑槽插接于相鄰檐柱之間,門框和窗框中分別插裝有門、窗;門窗及檐柱之上插接有一圈大額枋,大額枋上插接有一圈平板枋,平板枋上插接有一圈斗拱,斗拱上插裝有檁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式仿真古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斗拱是第一層五踩角科斗拱和第一層五踩平身斗拱,斗拱上插裝的檁子是第一層正心檁和第一層挑檐檁;內圈的第一層正心檁之上插裝有四根第一層內圈趴梁,其中相鄰的兩根內圈趴梁外側分別垂直向外插裝有兩根第一層抱廈趴梁,另外兩根相鄰的內圈趴梁外側分別垂直向外插裝有兩根第一層龜頭殿趴梁;四根第一層內圈趴梁相交的四角上方各榫卯安裝有第一層瓜柱,四根第一層抱廈趴梁和四根第一層龜頭殿趴梁的外端上方各榫卯安裝有第一層瓜柱;沿第一層瓜柱向外插裝有第一層角梁,角梁外端榫卯安裝有套獸;抱廈趴梁、龜頭殿趴梁與第一層內圈趴梁相交的內側拐角處,也插裝有第一層角梁,角梁外端榫卯安裝有套獸;在第一層的趴梁之上安裝有第一層內圈承椽枋和第一層抱廈承椽枋,第一層內圈承椽枋與第一層瓜柱之間、第一層內圈承椽枋與第一層抱廈承椽枋之間、第一層瓜柱與第一層抱廈承椽枋之間均通過滑槽榫卯的方式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式仿真古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層內圈承椽枋和第一層抱廈承椽枋之上插裝有第二層內圈平板枋和第二層抱廈平板枋;在第一層角梁的兩側插裝有第一層翼角翹飛,在第一層挑檐檁的外側插裝有第一層正身飛檐椽,正身飛檐椽位于兩個翼角翹飛之間并與翼角翹飛連接;第一層翼角翹飛和第一層正身飛檐椽的上方榫卯插裝有第一層瓦片,第一層瓦片的上方榫卯插裝有第一層圍脊和第一層角脊,圍脊上插裝有合角吻,角脊上榫卯插裝有垂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合式仿真古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層平板枋之上榫卯插裝有第二層五踩角科斗拱和第二層五踩平身斗拱,斗拱之上安裝有第二層正心檁和第二層挑檐檁;第二層正心檁的內圈四角插裝有四根第二層抹角梁,四根第二層抹角梁的中點各榫卯插裝一第二層童柱,每兩根第二層童柱之間滑槽插裝一根第三層內圈承椽枋,該第三層內圈承椽枋之上插裝有第三層內圈墊板;童柱及承椽枋的外側插裝有第二層角梁,角梁外端榫卯裝有套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托,未經劉托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4940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