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水層爐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49250.7 | 申請日: | 2007-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53698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30 |
| 發明(設計)人: | 尹浚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尹浚生 |
| 主分類號: | F24B1/183 | 分類號: | F24B1/183;F24H1/4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1113北京市通州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層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雙水層爐,為家用供暖兼做飯用水暖爐。
背景技術
傳統的家用供暖兼做飯用水暖爐均依靠位于爐體側邊的水膽吸熱,為增加水溫通常均應增大水膽與爐膛內熱源的接觸面積,以利于水膽吸熱。但冷水膽面積過大,會造爐膛內溫度下降,爐膛內溫度下降使煤不能充份燃燒,增加煤的耗費、污染環境、上火慢、熱利用率低、更不利于做飯。為此,大多采用增加爐膛的體積,提高其容煤量,以解決其不足。但又造成水暖爐體積大、煤的耗費大、污染環境、結構復雜、制作成本高和售價貴的弊病。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雙水層爐,大幅度增加爐體排放處的吸熱面積,具有省煤、燃燒充份、不污染環境、結構簡單、制作成本和售價低、上火快、安全性好、熱利用率高、使用添煤方便和使用壽命長的優點。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爐體側邊內設加層,加層與對應的爐體之間的間隙之間形成側水膽,爐膛上端設有爐膛水膽,爐膛水膽上設有貫通的爐膛口,爐膛水膽上端與爐盤之間的空間形成出煙道,出煙道一端與出煙口相通,爐盤為加層爐盤,爐盤上端面在出煙口前端向上設斜面板并與煙口水膽上層面連成一體,煙口水膽下層面邊與對應的爐盤邊和煙口水膽上層面邊密封連接形成煙口水膽,側水膽、爐膛上水膽和煙口水膽互通,出水口與位于出煙口邊的煙口水膽相通,進水口與側水膽下端相通。上述結構設計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大幅度增加了爐體排放處的吸熱功能,增加了帶水層的爐盤及煙口水膽,使其對爐膛內流入出煙口的高溫進一步吸收,大幅度增加熱利用率。本實用新型具有省煤、燃燒充份不污染環境、結構簡單、制作成本和售價低、上火快、安全性好、熱利用率高、使用添煤方便和使用壽命長的優點。且還能在前爐盤上端做飯,比傳統的水暖爐可節省煤20%、熱利用率高提高3%,且使用添煤清灰方便和使用壽命延長30%。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俯視示意圖
圖3是圖1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B-B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雙水層爐,主要由爐體14、側水膽16、進出水口、爐箅18和出煙口2所組成。爐體側邊內設加層20,加層上下端邊與對應的爐體和爐盤下端面密封連接,加層與對應的爐體之間的間隙之間形成側水膽。爐膛19上端設有爐膛水膽22,爐膛水膽上設有貫通的爐膛口7。爐膛水膽上端與爐盤3之間的空間形成出煙道12,出煙道一端與出煙口相通。爐盤為加層爐盤,爐盤上端面在出煙口前端向上設斜面板9并與煙口水膽上層面10連成一體,煙口水膽下層面11邊與對應的爐盤邊和煙口水膽上層面邊密封連接形成煙口水膽13。側水膽、爐膛上水膽和煙口水膽互通。出水口1與位于出煙口邊的煙口水膽相通,進水口6與側水膽下端相通。
所述的煙口水膽位于煙道上端和出煙口周邊。所述的爐膛水膽兩側邊設有與爐膛之間設有過火道15。
所述的爐箅位于爐箅支架17上,爐箅為往復自清灰爐箅,該往復自清灰爐箅包括受手柄控制能帶動爐箅條左右晃動的擺軸4,為已有技術。爐箅下端為清灰室,前側爐體上設有與爐箅上下端和清灰室相通的帶把手8的出灰門5,用于清除爐箅上下端的爐渣和清灰室內的煤灰。爐膛內周壁設有爐瓦21,防止燒壞爐體。
使用時,若供應熱水,冷水自進水口進入側水膽、爐膛水膽和煙口水膽,吸收爐膛及煙道熱量后再從出水口流出爐體對暖氣片供應熱水。為使爐膛內的煤充分燃燒和盡快燃燒,可全部打開出煙口(通常在出煙口內設煙門,以控制出煙口啟閉,為傳統技術,不再累述)關閉爐盤口,則爐膛內空氣直接進入出煙道和出煙口快速排出室外,即產生抽火效應,反之,可控制爐膛內煤的燃燒速度。若做飯,則關閉出煙口,則爐膛的熱能只能經過爐膛口和過火道經爐盤口排出,以供做飯。清灰時,將手握住手柄前后搖動,手柄帶動擺軸在40度~140度范圍內來回移動,從而帶動爐箅前后移動,爐箅再帶動后端的軸同理轉動,來回移動和震動的爐箅使煤灰落入清灰室內,完成清灰。
總之,本實用新型加大了爐體排放處的吸熱功能,具有省煤、燃燒充份不污染環境、結構簡單、制作成本和售價低、上火快、安全性好、熱利用率高、使用添煤方便和使用壽命長的優點。可推廣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尹浚生,未經尹浚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4925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結構的高亮背光源
- 下一篇:紫激光計算機到數碼印刷版的嶄新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