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扭轉型插頭內架構造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48713.8 | 申請日: | 2007-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7556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18 |
| 發明(設計)人: | 蘇敦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建通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43/16 | 分類號: | H01R4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中國***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扭轉 插頭 架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插頭結構,特別是指一種扭轉型插頭構造。
背景技術
一般日常生活與工業運轉,電器或電氣用具的使用,其交流電的電力來源,主要是通過采用一電線插頭與插座接合,并傳導電流至電器或電氣用具。
一般電線插頭的生產方式,主要是將一端子先經過置線作業(也有稱為壓線或鉚線,即將電線的芯線與端子結合的作業),然后完成的半成品置入一架體,而形成一內架。再將所述的內架置入插頭外殼的模具內,進行一體射出成形。
而后,基于置線作業自動化的要求,業界開發了一種扭轉型端子,所述的扭轉型端子是先行將端子扭轉90o,以令所述的端子的導電片部位于兩直立平行狀態下,然后再將所述的扭轉狀的端子經由射出成形而成為具有一個架體(所述的架體是由射出成形產生)的內架。由于端子先前經過扭轉,因此端子后端的置線座可以形成一個開口向上的U型槽作為承接芯線狀態,以利于連續、自動化的生產線作業,然后置入模具后射出成形而成為插頭。
而此種將所述的扭轉狀的端子與架體射出成形的內架,其問題在于:
1、一般而言,端子的扭轉品質并不容易控制,現有的技術并無法精確地將端子扭轉到所需的正確角度,以致扭轉型端子在置入模具射出成形時,模具往往會因為與扭轉型端子對應不佳,而受到扭轉型端子偏離部位的相對干涉,而使模具受損,因而嚴重影響生產效率,易造成模具的壓傷受損或產品有溢膠不良的現象,而一個不良品的內架形成后,因為瑕疵的阻礙,使得置線作業不容易完成,而導致所謂“露銅現象”(即置線無法完整順遂的完成,而有芯線裸露的現象),影響用電安全。
2、此外,由于此種將端子與架體射出成形的背景技術,因為射出成形后,由熔融塑膠料所形成的架體,因各部位冷卻收縮的速率不同。影響所及,往往導致架體干固后,其兩個對應的扭轉型端子間,無法完全平行,且因相互偏離的角度過大,而使得日后生產出的兩端子之間會有外張或是內夾現象,且偏離的角度往往超出世界多國的安全規范(所述的安全規范攸關插頭的端子與插座的插孔密合程度,直接影響其導電性),在不符合安全規范的情況下,造成品質上的嚴重瑕疵。
發明內容
有鑒于背景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人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扭轉型插頭內架構造,使其加工簡單、合格率提高,并增強使用安全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扭轉型插頭內架構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扭轉型的端子,各端子由前至后依序界定為一導電片、一扭轉段、凸緣段以及一置線座;又包括一架體,設有對應端子穿設的穿孔,所述的各個穿孔形成前、后二個較小截面與較大截面的第一空間段與第二空間段,所述的端子不平整的扭轉段置入所述的第二空間段。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在于:
1、本實用新型架體設有對應端子穿設的穿孔,以使得架體可以容許端子以「插置」的型態及其結合,無須將端子以射出成形制作出具有架體的內架。因此可以利用簡易的插置型態,控制內架的穩定度。而免除射出成形過程所產生的各種變數,影響產品的良率。
2、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架體,其穿孔可以成前、后二個較小截面與較大截面的第一空間段與第二空間段,由于所述的第二空間段恰可以提供所述的端子扭轉段置入(由于扭轉段通常具有不規則性以及不穩定性),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端子,無論在外觀上,或者置線作業上,都有一個后續的穩定度。
3、再者,由于所述的第二空間段提供所述的端子扭轉段置入的后,端子的凸緣段即抵在架體的背側,可以限制端子的外露長度而符合安全規范。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架體與扭轉型端子結合背視方向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架體與扭轉型端子結合前視方向的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架體與扭轉型端子組合的平面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架體立體圖;
圖5是圖4的A-A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架體立體圖;
圖7是圖6的B-B剖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架體與半絕緣扭轉型端子結合的立體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架體與半絕緣扭轉型端子結合的另一立體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架體與半絕緣扭轉型端子組合的平面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建通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建通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487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