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掘進工作面超前支護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47619.0 | 申請日: | 2007-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2504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20 |
| 發明(設計)人: | 郭立穩;歐陽東;張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15/00 | 分類號: | E21D15/00;E21D15/44 |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永紅 |
| 地址: | 063000***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掘進 工作面 超前 支護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巷道永久支護前的臨時性頂板控制裝置,具體地說是適用于礦山?巷道和鐵路隧道施工過程中掘進工作面超前支護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巷道超前支護的設施僅僅是在巷道兩側用前探梁的方式,這種裝置不能對巷道進行支護而只是在兩側起到遮擋的作用,因此巷道的冒落仍會出現人員傷亡事故。掘進工作面頂板事故是礦山行業發生最頻繁的事故,每年都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因此,采取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和裝置,杜絕事故的發生,減少人員傷亡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在巷道掘進過程中減小控頂時間,及時支護裸露頂板,保護在巷道下作業人員安全的掘進工作面超前支護裝置。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掘進工作面超前支護裝置,其結構要點是,所述裝置的頂部至少設置有兩條鉸接梁,鉸接梁與鉸接梁之間相互鉸接成一體;液壓支柱位于裝置的中部,其上部與鉸接梁固定連接,下部固定連接在掘進行走裝置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裝置具備在爆破作業后及時控制頂板,保護施工人員的目的,同時還具備在響炮過程對本裝置及其它設備的保護作用。使用本裝置可減少空頂時間,及時對巷道頂板進行支護,有效地保證工作面作業人員的安全。而且將本裝置安裝在掘進機等行走裝置上,隨機運動推進,不需人工移動,即節省人力又可以改變掘進作業過程中的施工工藝,不僅加快了掘進速度,還提高了掘進工作的安全系數,可有效地遏制頂板事故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綜掘工作面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超前支護示意圖。
圖3是炮掘工作面使用本實用新型超前支護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參見附圖1,本裝置由鉸接梁、液壓支柱4和行走裝置5等組成,根據裝置的用途設置鉸接梁的數量,至少兩條鉸接梁設置在裝置的頂部,鉸接梁與鉸接梁之間相互鉸接成一整體,液壓支柱4位于裝置的中部,其上部與鉸接梁固定連接,下部固定連接在掘進行走裝置5上。
本裝置分為在巷道或隧洞采用爆破作業情況下采用的超前支護裝置和在巷道或隧洞采用機械作業的情況下采用的超前支護裝置。
圖2是綜掘工作面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超前支護示意圖,其掘進行走裝置是掘進機8。參見附圖2,本裝置的頂部設置三條鉸接梁1,2,3,中部為液壓支柱4,底部為掘進機8。鉸接梁1、鉸接梁2和鉸接梁3相互鉸接成一個整體,位于裝置的頂部,液壓支柱4位于裝置的中部,液壓支柱4的上端與鉸接梁相焊接,下部與支撐底座7連接,并通過支撐底座7將液壓支柱4固定并卡接在掘進機8的伸縮臂上,借助掘進機8行走。掘進機8在底板9上行走,當掘進機8割煤工作完畢后,掘進機8的工作頭頂到煤壁1?0里,并將伸縮臂放平,采用液壓將液壓支柱4升起,帶動鉸接梁動作,支護頂板6。本裝置對掘進機的改制量小,不干涉掘進機的運動、截割、裝載作業功能。
圖3是炮掘工作面使用本實用新型超前支護示意圖。參見附圖3,本裝置的頂部設置兩條鉸接梁1,2,兩條鉸接梁1,2相互鉸接,中部為液壓支柱4,液壓支柱4的上端與鉸接梁焊接,底部與底座車11焊接在一起,底座車11靠移動輪12在底板9上行走。當爆破完畢后將該裝置推至掘進工作面,采用液壓將液壓支柱4升起,帶動頂部的鉸接梁支護頂板。
本實用新型以支、護兼顧,其護頂面積大,支護速度快,安全有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理工大學,未經河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476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