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層索-桿屋蓋體系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46514.3 | 申請日: | 2007-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6652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薛貴寶 |
| 主分類號: | E04B7/00 | 分類號: | E04B7/00;E04B7/14;E04B1/3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曉萍 |
| 地址: | 200072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層 桿屋蓋 體系 | ||
1.一種雙層索-桿屋蓋體系,該體系包括:
連續受壓的中心結構;
連續受壓的邊緣結構;
從中心結構至邊緣結構包含有各沿一第一方向設置的多組第一斜桿(14.1,14′.1,14″.1;114.1,114′.1,114″.1)和各沿一第二方向設置的多組第二斜桿(17.1,17′.1,17″.1;117.1,117′.1,117″.1),其中,
所述第一斜桿(14.1,14′.1,14″.1;114.1,114′.1,114″.1)的內端點位于上層,外端點位于下層;
所述第二斜桿(17.1,17′.1,17″.1;117.1,117′.1,117″.1)的內端點位于下層,外端點位于上層;
各組第一斜桿包括至少一根第一斜桿,每組中的第一斜桿互不相交,最內側的第一斜桿連接于中心結構,最外側的第一斜桿連接于邊緣結構;
各組第二斜桿包括至少一根第二斜桿,每組中的第二斜桿互不相交,最內側的第二斜桿連接于中心結構,最外側的第二斜桿連接于邊緣結構;
各組第一斜桿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斜桿的第二方向在中心結構與邊緣結構之間互不相交;
各組第一斜桿和各組第二斜桿交替布置;
在第一和第二斜桿之間進行連接的索(22,23,31.1,33,36.1,38;122,123,131.1,133,136.1,138),包括:
第一層間索(22;122),連接各第一斜桿的內端點與同組中內側相鄰的第一斜桿的外端點;
第二層間索(23;123),連接各第二斜桿的內端點與同組中內側相鄰的第二斜桿的外端點;
第一上層索(31.1;131.1),連接各第一斜桿的內端點與橫向相鄰的第二斜桿的外端點;
第二上層索(33;133),連接各第一斜桿的內端點與所述橫向相鄰的第二斜桿的同組外側相鄰的第二斜桿的外端點;
第一下層索(36.1;136.1),連接各第二斜桿的內端點與橫向相鄰的第一斜桿的外端點;
第二下層索(38;138),連接各第二斜桿的內端點與所述橫向相鄰的第一斜桿的同組外側相鄰的第一斜桿的外端點。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索-桿屋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邊緣結構包括:
一向內懸伸的索-桿結構,所述索-桿結構包括:
上層拉壓環(8;108)和上層壓力環(9.1;109.1);
下層拉壓環(12;112)和下層壓力環(13.1;113.1);
多對第一成對斜桿(20;120),每對斜桿在內端點處相交,所形成的相交節點(15e)位于上層且處于上層拉壓環的內側,而所述成對斜桿的外端點分別連接至下層拉壓環,各第一成對斜桿沿一相應的第一斜桿組的第一方向布置;
多對第二成對斜桿(21;121),每對斜桿在內端點處相交,所形成的相交節點(16f)位于下層且處于下層拉壓環的內側,而所述成對斜桿的外端點分別連接至上層拉壓環,各第二成對斜桿沿一相應的第二斜桿組的第二方向布置,且與所述第一成對斜桿交替設置;
多組邊緣結構第一斜桿(14#;114#),每組包括一根邊緣結構第一斜桿,所述邊緣結構第一斜桿的內端點連接至上層拉壓環而外端點連接至下層壓力環,并且在沿第一斜桿組的第一方向的位置以及第二成對斜桿的外端點的位置各布置一邊緣結構第一斜桿;
多組邊緣結構第二斜桿(17#;117#),每組包括一根邊緣結構第二斜桿,所述邊緣結構第二斜桿的內端點連接至下層拉壓環而外端點連接至上層壓力環,并且在沿第二斜桿組的第二方向的位置以及第一成對斜桿的外端點的位置各布置一邊緣結構第二斜桿;
連接各第一成對斜桿的內端點與相應第一斜桿組中最外側斜桿的外端點的層間索(22#;122#);
連接各第二成對斜桿的內端點與相應第二斜桿組中最外側斜桿的外端點的層間索(23#;123#);
連接各相鄰的第一成對斜桿和第二成對斜桿的內端點的層間索(27;127);
連接各邊緣結構第一斜桿的內端點與橫向相鄰的邊緣結構第二斜桿的內端點的層間索(28;128);
連接各邊緣結構第一斜桿的外端點與橫向相鄰的邊緣結構第二斜桿的外端點的層間索(28′;128′);
連接各第一成對斜桿的內端點與相鄰的第二成對斜桿中的相鄰斜桿的外端點的上層索(34;134);
連接各第二成對斜桿的內端點與相鄰的第一成對斜桿中的相鄰斜桿的外端點的下層索(39;139);
連接各第二成對斜桿中的斜桿的外端點與相鄰的第一斜桿組中最外側斜桿的內端點的上層索(31″;131″);
連接各第一成對斜桿中的斜桿的外端點與相鄰的第二斜桿組中最外側斜桿的內端點的下層索(36″;136″);
連接各邊緣結構第一斜桿的內端點與橫向相鄰的邊緣結構第二斜桿的外端點的上層索(31#;131#);
連接各邊緣結構第二斜桿的內端點與橫向相鄰的邊緣結構第一斜桿的外端點的下層索(36#;13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薛貴寶,未經薛貴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4651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