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掀合式轉軸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43279.4 | 申請日: | 2007-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4119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吳鎮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11/04 | 分類號: | F16C11/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長興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合式 轉軸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軸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具有雙掀合功能的轉軸結構。
背景技術
按人們使用兩對象間為相對角度的掀合場合多有所見,以生活中最常見的門扉而言,即為一例,而這種需具掀合,即由掀開或蓋合而為可操作狀態與非操作狀態的物品,亦不乏其例,例如電子裝置的可攜式計算機、電子辭典及攜帶型影音播放裝置...等,即為人們所熟知的電子產品。
這種可調整相對角度的裝置,通常經由鉸鏈所組成,如門扉或汽車扶手,當用于前述電子裝置的場合,則人們稱這種裝置為轉軸或樞鈕器,不論是轉軸或樞鈕器,均為扭力或摩擦力原理的利用,基本上,于兩對象分別設有可互為干涉的組件,如摩擦組件或凸輪構件,再由其間的相互干涉,為掀合定位。
即以汽車扶手為例,是于一座體頂部設有一置物空間,由側邊的鉸鏈連接一蓋體,使該蓋體相對于該置物空間具有掀開及蓋合的功能。唯前述的汽車扶手僅能提供單一的置物空間,以致欲收納的物品均容置其內,而顯的雜亂無章,誠為美中不足之處。因此,基于物品分門別類收納的需求,具有多掀合功能的轉軸結構亟待相關業者開發的必要性及急迫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掀合式轉軸結構,期能改善公知鉸鏈僅能對一置物空間進行掀合的不便,以及無法適用于多置物空間場合的缺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掀合式轉軸結構,其包括:
一相對設置的基座,各基座具有一連接部,其垂直向設有一容置槽,該容置槽兩側分別突設一座片,各座片由一軸孔所貫穿;
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該第二支架套設于第一支架內,并將該兩支架兩側的第一、第二樞接部彼此對齊后,另將一第一、第二束緊件分別接裝于該第一、第二樞接部的側邊,再一同置于兩基座的各容置槽內,再將一軸銷分別由座片的軸孔插入,并串接各基座的容置槽內的兩支架樞接部與兩束緊件,該兩支架的各樞接部自由端各自延伸一連片,且各連片進一步與一銜接部相連接,而使該第一、第二支架的兩銜接部呈隔開狀態,且該第一束緊件對軸銷的扭力大于該第二束緊件;
由該第一、第二支架的第一、第二束緊件扭力的差異,使該扭力較小的第二支架轉動時,不致影響第一支架,而該扭力較大的第一支架轉動時,該第二支架會隨之連動。
所述的雙掀合式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第二束緊件均為片體,其以一延伸片接裝于第一、第二支架的第一、第二樞接部側邊的平直段,且對應各樞接部的心孔位置為一具徑向開槽的扣環,該扣環為軸銷所穿越,因第一束緊件厚度大于第二束緊件,以形成兩者扭力的差異。
所述的雙掀合式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第二束緊件由平直的延伸片鉚接于第一、第二樞接部的平直段。
所述的雙掀合式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第二支架的各銜接部為斜向并一體連接于兩連片之間。
所述的雙掀合式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第二支架的各銜接部為斜向并為分隔地設置。
所述的雙掀合式轉軸結構,其中該分隔設置的兩銜接部間,以一橫向接片將兩者連接。
所述的雙掀合式轉軸結構,其中該該第一、第二樞接部間設有一摩擦環,供軸銷所穿越。
所述的雙掀合式轉軸結構,其中各基座的容置槽后方與底面分別橫向設置一上、下擋片,以作為第一、第二支架于掀開或閉合時,其平直段頂緣或底緣的止擋,以作為開合角度的限制。
換言之,本實用新型由對一轉軸結構進行改良,使其第一及第二支架一端的樞接部共同樞接于兩基座,而另端的銜接部則各自連接一呈迭置的蓋體,并由兩支架與基座間扭力的差異性,當該第二支架掀開時,該第一支架不會隨之連動;另當第一支架掀開時,該第二支架則隨之連動。若將該轉軸結構施用于汽車扶手,則可分別對第一置物空間及第二置物空間進行掀合,以利物品的收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432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體育賽事精彩賽事提醒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提高密碼輸入安全性的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