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識幣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42214.8 | 申請日: | 2007-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45657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徐顯基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顯基 |
| 主分類號: | G07D11/00 | 分類號: | G07D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偉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將硬幣經信道通過識別機構進行監測再由不同出口出幣并可與不同功能組件簡便組合的識幣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投幣式交易機器中,例如:各種不同物品銷售的自動販賣機或各種付費的游戲機等,其付費方式通常是利用一種投幣裝置達成,然而投幣裝置至少包括有識幣裝置與分幣裝置等兩部份,亦即硬幣在投入投幣裝置后,首先必須經由識幣裝置進行硬幣辨別,亦即辨別其為真幣或偽幣,甚至可進一步辨別判斷出該枚硬幣的幣值為多少,以臺灣目前幣值而言,包括有50元、10元、5元及1元等四種硬幣,在完成真幣與偽幣監測后,亦可同時監測出該枚硬幣的幣值,如此,該枚硬幣即可由相對應的幣值信道移動并予以收集,或直接移動至退幣口進行退幣。
由于現有投幣裝置的識幣裝置與分幣裝置的設計為一體式,即在投幣裝置內所設置的識幣裝置即必須可用以區分四種不同幣值的真幣及偽幣,在分幣裝置上必須設有四種幣值專用的信道及退幣信道,因此,在使用上受到相當大的限制,而僅可適用在我國所流通使用的硬幣。
當我國的幣值有所改變,或者投幣裝置欲銷售至不同國家時,則原有的投幣裝置即無法使用必須廢棄,再重新生產相對應具有識幣裝置及分幣裝置的投幣裝置,因此對于自動販賣機或生產投幣裝置的業者而言,確實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及成本上的耗費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鑒于前述現有技術所使用的投幣裝置予以重新設計,將其識幣裝置予以分離設計,借此可簡便且快速的配合各種不同功能的分幣裝置予以相互連接組合,以便適用于各種不同功能需求的投幣裝置為其創作目的。
為可達到前述的創作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運用的技術手段在于提供一種識幣裝置,其具有一本體,其是由若干片體、投幣板及延伸板等以相對間隔方式配置組成,其間隔處形成有信道,本體相對于信道一端設有相通的投幣口,另設有出幣口及退幣口與信道另端相通,又相對信道處依序設有監測器及控制件,以監測器驅動控制件動作,使硬幣由特定的出幣口或退幣口移出,前述的延伸板位于本體的一側,其上設有若干固定孔,固定孔可供與相鄰的分幣裝置連接。
所述的識幣裝置,其中延伸板在相對于退幣口位置設有若干固定座,固定座設有結合孔,又與信道相通的退幣口由相鄰的第一、二退幣口組成,一擋板可選擇相對于第一退幣口或第二退幣口的結合孔相互固定。
所述的識幣裝置,其中信道在相鄰于出幣口位置形成有缺口,缺口處設有由監測器控制的控制件,其具有相連接的底導板與直導板,相對于各導板自由端的片體上設有可導引其移動的導槽,前述底導板依序突出形成有信道板及呈傾斜狀的抵板,二者可分別選擇位于缺口處。
所述的識幣裝置,其中控制件的直導板上設有長槽,一控制器,其設有馬達及受馬達驅動的搖臂,搖臂的自由端位于長槽內。
本實用新型通過運用前述的技術手段,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延伸板可依據實際待安裝投幣裝置的設計,而可極為簡便且快速的與其它不同功能的分幣裝置相互連接組裝,又可依據需要及調整選擇,其退幣的移動方向為第一或第二退幣口,因此本實用新型設計確具有在生產制造上較大的運用彈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分解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部份外觀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外觀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0)本體????????(101)信道
(12)投幣板??????(121)突條
(13)延伸板??????(131)突條
(132)固定孔?????(14)固定座
(141)結合孔?????(20)信道
(21)投幣口??????(22)出幣口
(23)第一退幣口??(231)第二退幣口
(30)監測器??????(40)控制器
(41)馬達????????(42)搖臂
(50)控制件??????(51)底導板
(511)信道板?????(512)抵板
(52)直導板??????(521)長槽
(60)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顯基,未經徐顯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4221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