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按鍵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39137.0 | 申請日: | 2007-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217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昭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13/02 | 分類號: | H01H13/02;H01H13/10;H01H13/12;H01H13/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何秀明;陳小雯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按鍵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新型涉及一種按鍵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可縮減鍵盤的整體高度的按鍵結構。
背景技術
圖1、2分別表示兩種公知按鍵結構B1、B2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按鍵結構B1包括一基板b1、一連桿組b2、一橡膠元件(橡膠聚酯簿膜)b3、一鍵蓋b4及一電路元件b5。電路元件b5設置在基板b1上。橡膠元件b3設置在電路元件b5上。連桿組b2設置在電路元件b5上,并且鍵蓋b4設置在連桿組b2上。也就是說,電路元件b5介于橡膠元件b3與基板b1之間。
橡膠元件b3包括一觸發部b300、一平坦部b30及一圓頂部b31,其中,平坦部b30貼附于電路元件b5上,圓頂部b31凸出于平坦部b30上,觸發部b300形成于圓頂部b31上。當通過鍵蓋b4驅動橡膠元件b3的圓頂部b31的觸發部b300朝向電路元件b5移動時,利用觸發部b300可對電路元件b5的一開關b50進行觸發。
如圖2所示,按鍵結構B2與按鍵結構B1的差異僅在于利用一單一圓頂結構b3’來取代橡膠元件b3。利用圓頂結構b3’的觸發部b300’也同樣可對電路元件b5的開關b50進行觸發。
然而,在上述按鍵結構B1、B2的作用下,鍵盤高度無法被有效地縮減。
新型內容
本新型涉及一種按鍵結構,該按鍵結構包括一基板、一連桿組、一彈性元件、一鍵蓋及一電路元件。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一導引部,導引部連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連桿組設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彈性元件設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彈性元件包括一觸發部。鍵蓋設置在連桿組上,并且鍵蓋可經由連桿組而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電路元件設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電路元件包括一開關。
當鍵蓋經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彈性元件受鍵蓋的壓迫而變形,且彈性元件的觸發部經由基板的導引部而對開關進行觸發。
導引部是連接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一通孔。彈性元件還包括一平坦部和一圓頂部,平坦部設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圓頂部凸出于平坦部,觸發部形成在圓頂部上。彈性元件還包括具有一凹部的一中空柱體,觸發部形成在凹部上,并且凹部朝向基板的導引部設置。彈性元件是由橡膠制成。
變形的彈性元件是傾向于將鍵蓋經由第二位置回推至第一位置。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是不共面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相互平行。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公知按鍵結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表示另一公知按鍵結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表示根據本新型的一第一實施例中的按鍵結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4是表示根據本新型的一第二實施例中的按鍵結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3是表示根據本新型的一第一實施例中的一按鍵結構K1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按鍵結構K1包括一基板1、多個連桿組2、一彈性元件3、多個鍵蓋4及一電路元件5。為便于清楚說明基板1、多個連桿組2、彈性元件3、多個鍵蓋4與電路元件5之間的幾何關系,在本實施例中僅就單一連桿組2私單一鍵蓋4提出說明。
基板1包括一第一表面101、一第二表面102及一導引部10。導引部10連接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第一表面101與第二表面102是不共面的。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是一硬質的板件(例如金屬板或硬質塑料板),導引部10是連接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的一通孔,第一表面101與第二表面102相互平行。
連桿組2設置在基板1的第一表面101上,該連桿組2可相對于基板1進行上下的往復運動。在本實施例中,連桿組2為一剪刀狀連桿結構。
彈性元件3設置在基板1與連桿組2之間。彈性元件3是包括一平坦部30和多個圓頂部31的一橡膠元件,其中,平坦部30為一板片構件,并且多個圓頂部31之間是以相互間隔且凸出的方式而一體成型在平坦部30上。為便于清楚說明,附圖上僅呈現出單一圓頂部31。平坦部30設置在基板1的第一表面101上,如此使得圓頂部31容納在連桿組2之中。在圓頂部31內部具有一凹部32,該凹部32是平坦部30向內延伸,在凹部32的內壁面上凸出有一觸發部300。
鍵蓋4設置在連桿組2上,并且鍵蓋4可經由連桿組2可在一第一位置I與一第二位置II之間移動。
電路元件5設置在基板1的第二表面102上,電路元件5包括一開關50。在本實施例中,電路元件5為一印刷電路板。當彈性元件3設置在基板1與連桿組2之間時,彈性元件3的觸發部300是朝向電路元件5的開關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391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顯示面板的窗口板結構
- 下一篇:智能交流接觸器控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