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動力學實驗小車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31025.0 | 申請日: | 2007-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34178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趙捷;徐旭東;王知非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市教育投資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B23/10 | 分類號: | G09B23/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閆彪 |
| 地址: | 215128***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學 實驗 小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教學實驗用具,尤其是一種用于物理力學教學演示或實驗的小車,屬于教學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物理的力學教學演示或實驗中經常需要借助形象的器具,比如在進行勻變速直線運動、牛頓第二定律、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等教學演示或實驗中,小車是很重要的一個器具。但據申請人了解,現有力學教學演示或實驗用的小車制作簡陋、功能單一及小車運動阻力大,尤其是不能進行在凹曲面上運動的教學演示或實驗。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以上現有力學教學演示或實驗用小車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可以兼顧多種力學教學演示或實驗的動力學實驗小車,從而提高力學教學演示或實驗質量并給物理力學教學或實驗帶來方便。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動力學實驗小車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流線型的車體和裝于車體底部車軸上的車輪;所述車體前、后端的底部分別形成有上翹的前、后斜面。
以上技術方案的完善之一是:所述車體內設空腔,所述空腔內安置有傳感器。
以上技術方案的完善之二是:所述車體頂部制有凹腔。
以上技術方案的完善之三是:所述車軸上裝有減震件。
以上技術方案的完善之四是:所述車體后端面是平面。
本實用新型的動力學實驗小車具有:1)由于車體底部的前、后端分別形成上翹的前、后斜面,因此可以在凹曲面上進行有關力學教學演示或實驗;2)通過車體內設的傳感器,可以測量小車在做任何運動時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車體頂部的凹腔可用于加載重物、傳感器或其它實驗附件;4)車軸上的減震件可使車輪在承受較大壓力時可以陷入車體內部,對車軸和車輪都起到了保護作用,同時也是減振裝置;5)車體后端面設計為平面,可以作為收發一體的位移傳感器的反射面,方便測量。
由上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動力學實驗小車相比現有力學教學演示或實驗用小車,大大拓展了探究力學現象的方法和手段,給教學演示或實驗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動力學實驗小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仰視圖。
圖4是圖1的左視圖。
圖5是圖1的右視圖。
圖6是圖1的A-A向剖面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之一。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之二。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之三。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動力學實驗小車如圖1-圖5所示,包括流線型的車體1和裝于車體1底部車軸20上的車輪2。車體1底部的前、后端分別形成上翹的前斜面3和后斜面4,前斜面3和后斜面4分別與水平面形成夾角,該夾角度數是5°-30°。車體1的前端上表面制成弧面。
如圖6所示,車體內分設前、中、后三個空腔5-1、5-2、5-3,前空腔5-1內安置力傳感器探頭6,固定在力傳感器探頭6的一端穿過第一通孔7-1;中空腔5-2內安置位移傳感器探頭8,位移傳感器探頭8位于車體底部開設的第二通孔7-2上方,第二通孔7-2呈腰形(如圖3);后空腔5-3內安置溫度傳感器探頭9和三軸加速度傳感器探頭10,三軸加速度傳感器探頭10可以探測小車在做任何運動(如直線運動、圓周運動、螺旋線運動、簡諧振動等)時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空腔中固定有整體電路板,力傳感器探頭6、位移傳感器探頭8、溫度傳感器探頭9和三軸加速度傳感器探頭10的轉化和放大電路集成在整體電路板上,在整體電路板上設有無線傳輸模塊。
如圖2和圖6所示,在車體1頂部制有長方形凹腔11,可用于加載重物、傳感器、或其它實驗附件。
如圖6所示,在車軸20上裝有彈簧21。
如圖1、2和3所示,車體1后端面制成平面。
如圖2、圖4和圖5所示,在車頭(車體1前端)、車尾(車體1后端)、凹腔11、以及車頂(車體1頂部)均設有螺孔,用以方便固定鉤子、固定桿等實驗附件。
使用本實施例的動力學實驗小車進行的第一種教學演示或實驗如圖7所示,將本實施例的動力學實驗小車的車輪2卡在直導軌12的凹陷軌道上,這樣,即可進行探究勻速或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教學演示或實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市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市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3102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