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效換熱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27674.3 | 申請日: | 2007-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4054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0 |
| 發明(設計)人: | 丁家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家梁 |
| 主分類號: | F25B39/00 | 分類號: | F25B39/00;F28D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001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換熱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器設備中的制冷或制熱系統,尤其是涉及小家電中的一種高效換熱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生產和銷售的帶有制冷或制熱功能的小型家電,其內部的換熱器大多是采用管板式、絲管式或管與管外接觸式等型式的換熱器,因為相互接觸的換熱面積較小,相互結合的接觸熱阻較大等原因,造成了傳熱效率較為低下。特別是應用在制冷系統中的蒸發器上時,相比較加熱系統而言,無論是在功率、制冷量,還是蒸發溫度與被冷卻介質的溫差上,都遠遠小于加熱系統。由于制冷量及溫差的不足造成了換熱效率非常不佳,并且制冷過程往往又伴有結霜、結冰等熱阻急劇增大現象的產生,因而更加劇了傳熱速度的緩慢和制冷效率的低下,從而無法實現快速制冷。有時為了獲得較大的制冷量,不得不極力增大換熱面積,選用較大功率的制冷機,結果造成了系統龐大、結構復雜、設備成本過高、難以推廣等不利因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換熱效率高、防局部凍堵(或加熱局部汽化、燒開)的(管中套管式)高效換熱器。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效換熱器,包括內管、外管、(微型)循環泵和單向閥等附件共同組成。其中,內管套在外管內,內、外管之間形成換熱面積可全部利用的通道;(微型)循環泵和單向閥安裝在換熱器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之間。水從外管入口流入,制冷劑從內管入口流入,制冷劑和水在內、外管之間作相對或相向流動,從而實現熱交換以達到制冷或加熱的目的;另一種情況,水從內管入口流入,制冷劑從外管入口流入,此時循環泵和單向閥安裝在內管即水管的進、出口之間。當需要大幅度地縮小換熱器的結構或是換熱器的大小、長度等尺寸很小,需要大量增加換熱能力時,可利用微型循環泵推動水在換熱管內反復循環流動來實現強制換熱,從而達到超快速、超大制冷(或加熱)能力的目的。同時,由于循環泵的強制推動作用,可有效抑制固體微粒在表面的沉積,具有非常優良的抗結垢性能。
本實用新型換熱器無論用在制冷或制熱系統中,均可實現與水的高效換熱,可廣泛用于如飲水機、冷飲機、自動售賣機、小型空調機等小型家電中,具有結構緊湊、換熱效率高、制冷或制熱量大、防冰堵及防局部汽化或燒開,并具有抗結垢性優良等顯著優點。
附圖說明
圖1和圖2是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換熱器包括內管1、外管2、(微型)循環泵3和單向閥4等共同組成。其中,內管1套在外管2內,微型循環泵3和單向閥4安裝在換熱器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之間,水從外管2入口流入,制冷劑從內管1入口流入,制冷劑和水在內、外管之間作相對或相向流動,從而實現熱交換以達到制冷或加熱的目的。另一種情況如圖2所示,水從內管1入口流入,制冷劑從外管2入口流入,此時循環泵3和單向閥4安裝在內管1即水管的進、出口之間。當換熱器的結構大小和長短設計很小時,可利用微型循環泵3推動水在換熱管內反復循環流動來實現強制換熱,從而達到超快速、超大制冷(或加熱)能力的目的。并且在水泵的強制流動作用下,既能獲得接近冰點的超低水溫(或近沸點的高水溫)。同時又能有效地控制換熱管內的水制冷局部凍堵(或加熱局部汽化、燒開)現象的發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家梁,未經丁家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276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