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網狀汽車安全帶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23712.8 | 申請日: | 2007-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6813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04 |
| 發明(設計)人: | 萬鑫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汽車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0R22/14 | 分類號: | B60R22/1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恒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陸志強 |
| 地址: | 400039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網狀 汽車 安全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的乘員約束裝置,在車輛發生碰撞過程中該約束系統的網狀結構可以提供穩定、均勻的作用力,有效地降低乘員胸部的加速度和變形量,提供乘員安全性。
背景技術
安全帶是將乘員的身體約束在座椅上,在汽車發生碰撞時,使傷亡減到最低程度的安全裝置。對乘員保護的原理是:當碰撞事故發生時,安全帶在人體作用下產生位移,鎖止機構開始工作,安全帶被鎖緊,而不能自由的從卷收器中抽出,從而將乘員束縛在座椅上,避免乘員身體沖出座椅與車內飾件發生二次碰撞,同時避免乘員在車輛發生翻滾等危險情況下被拋離座椅。
安全帶的基本結構均由織帶、卷收器、帶扣和長度調整機構組成。織帶是安全帶的本體,是由一種化學纖維編制而成的帶子,寬度一般在48mm左右,厚度一般為1.1~1.2mm,目前的安全帶大多是由聚酯纖維制成的。卷收器是用于收卷、存儲部分或全部織帶,并在增加某些機構(可使佩戴者不必隨時調節織帶長度)后起到特定作用的裝置。當汽車正常行駛時,卷收器借助卷簧的作用,既能使織帶隨使用者的身體的移動而自由伸縮,又不會使織帶松弛。但當緊急制動、碰撞或車輛行駛狀態急劇變化時,卷收器內的敏感元件將驅動鎖止機構鎖住卷軸,使織帶固定在某一位置,并承受使用者身體加給織帶的載荷。帶扣是既能把乘員約束在安全帶內,又能快速解脫的連接裝置,其功用是用以接合或脫開安全帶。
現在普遍使用的安全帶包括兩點式安全帶、三點式安全帶和全背式安全帶。兩點式安全帶分為腰帶和肩帶兩種。腰帶是織帶從乘員要的兩側掛到腹部,優點是使用方便,容易讓乘員在事故發生后逃離到車外。缺點是腹部負荷大,在撞車時,上身容易傾斜,前座乘員頭部容易碰到儀表板和擋風玻璃。肩帶式又稱斜掛式安全帶,織帶經乘員胸前斜掛在肩部,可防止乘員上體的過度前傾,由于在撞車時乘員受力不均勻,下體容易先行擠出,若安裝不當,身體會從帶中脫出或頭部被撞。全背式安全帶又稱馬夾式安全帶,是在兩點式腰帶上再連兩條肩帶組合而成,其保護效果較好,防護較為完善,但使用不便,一般僅用于特殊用途車或賽車上。現在最通用的安全帶為三點式安全帶,是將兩點式腰帶和肩帶合而為一的復合式,兼有兩點式腰帶和肩帶的長處,對乘員保護效果良好,實用性高。但是其缺點是佩戴安全帶的乘員在汽車發生正面碰撞事故時,乘員向前移動,由于織帶直接與乘員胸部和腿部相接觸,其線性特性使乘員受的約束力幾乎直線增大,過大的胸部壓力可能會造成致命傷害。而對于小身材乘員,則極有可能發生“下潛”的現象,造成腹部、頸部和肩部的傷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采用網狀安全帶結構,能有效平均分攤掉撞擊時的力道,使其作用于人體胸腹部的力量較為均衡,減少壓迫力的一種網狀汽車安全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技術方案是,包括有A固定桿上部有肩織帶的A上卷收器、中部有中間織帶的A卷收器、下部有胯織帶的A下卷收器,B固定桿上部有肩織帶的B上卷收器、中部有中間織帶的B中卷收器、下部有胯織帶的B下卷收器,以及帶扣和鎖舌,其A上卷收器的肩織帶的頭端、A中卷收器的中間織帶的頭端、A下卷收器的胯織帶的頭端,分別穿過帶扣的連接板板上三個長孔后卷曲與自身織帶用線縫制連接,B上卷收器的肩織帶的頭端、B中卷收器的中間織帶的頭端、B下卷收器的胯織帶的頭端,分別穿過鎖舌的連接板板上三個長孔后卷曲與自身織帶用線縫制連接。
使用時,拉動左側帶扣和右側鎖舌,帶動六根安全織帶伸出卷收器,將鎖舌插入帶扣鎖止。正常鎖止后,即可開始行駛。在正常行駛過程中,織帶隨著人體的輕微晃動而從卷收器中拉出或卷入。當發生危險情況時,??汽車速度迅速降低,而乘員軀體在慣性的作用下向前運動。引起織帶拉出速度發生變化,超過一定限值后,卷收器內的棘輪機構被鎖住,心軸停止轉動,織帶被鎖在此位置不能被拉出。隨著上體繼續前傾,織帶被拉長,網狀結構提供作用在人體胸、腹、胯部的束縛力均勻增大,從而使人體束縛在座椅上。事故發生后,按動帶扣上的按鈕,則鎖舌迅速從帶扣中脫出,乘員可盡快解脫安全帶,逃離汽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汽車研究所,未經重慶汽車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2371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碳纖維復合芯導線接續管
- 下一篇:汽車輪胎保護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