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副車架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20121686.5 | 申請日: | 2007-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575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海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0 | 分類號: | B62D2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陽行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楊大慶 |
| 地址: | 214009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懸架,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獨立前懸架系統(tǒng)的框形副車架,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產(chǎn)品開發(fā)過程中的產(chǎn)品樣件階段用的副車架。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汽車副車架,特別是乘用車副車架多采用大中型模具沖壓覆蓋件,由上、下兩覆蓋件通過焊接構成,其缺點是:1.結構較為復雜,整體性差,造成整個副車架的應力集中點增多需要投入大量的大型模具和沖壓設備。因涉及到大型模具的開發(fā),因此生產(chǎn)準備周期長。且在實際汽車產(chǎn)品開發(fā)過程中的產(chǎn)品樣件階段因為大中型沖壓件,手工樣件制造困難,因此在該階段為提供樣件,多已投入模具來完成樣件制造,故開發(fā)風險大。另在后續(xù)車型的優(yōu)化過程中,涉及到副車架更改時,需對模具進行修改,周期長、風險大,所以該類副車架的更改柔性差。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汽車副車架更改柔性差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制造工藝簡單可行、制造成本低廉,更改可行性靈活的框形副車架。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副車架,它包括左、右縱梁、前橫梁、后弓形梁四部分主要部件,通過焊接構成框形結構,再根據(jù)整車布置需要在該框形結構基礎上增加懸架控制臂安裝支架、轉向機安裝支架、穩(wěn)定桿安裝支架等前懸架系統(tǒng)安裝部件。同時在四個管梁的連接處增加了輔助連接板用以提高整個車架的可靠性,整個框形副車架總成通過焊接在左右縱梁前端的兩導管以及后端兩沖孔與車身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由于框形副車架結構左、右縱梁及后弓形梁采用無縫鋼管,前橫梁采用方管,均為型材。在管材的加工工藝上,利用型材數(shù)控折彎機代替了昂貴的沖壓設備以及大型的模具工裝,從而大大的簡化了工裝設備,降低了開發(fā)成本,提高了該框形副車架的加工工藝性和可靠性。同時該框形結構副車架較之傳統(tǒng)副車架重量輕、占用空間小,有利于整車前倉布置。副車架在整車行駛安全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整車碰撞方面,該框形副車架左、右縱梁的走向及折彎角的大小對其有著重要影響,因是彎管件,故可以通過彎管機靈活調整,達到整車碰撞時有效吸能的作用,提高整車安全性。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副車架構造示意圖。
圖中:1.左縱梁本體、2.右縱梁本體、3.弓形梁本體、4.前橫梁本體、5.左連接套管、6.右連接套管、7.左后連接孔、8.右后連接孔、9.連接板、10.左安裝支架、11.右安裝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副車架,主要包括左縱梁本體1、右縱梁本體2、弓形梁本體3、前橫梁本體4、左連接套管5、右連接套管6、左后連接孔7、右后連接孔8、連接板9、左安裝支架10、右安裝支架11。左、右縱梁本體1、2通過前橫梁兩端連接板9焊接在一起,同時弓形梁本體3分別與左、右縱梁1、2焊接,同時通過安裝支架10、11焊接予以加固,兼顧安裝作用。此時框形副車架主體結構部分完成,根據(jù)前懸架及前倉布置增加相應的安裝部件。副車架總成焊接完成后,與車身連接是通過焊接在左右縱梁本體上的左右連接套管5、6和左右縱梁后端沖孔7、8四點連接完成。
該框形結構左、右縱梁及后弓形梁采用無縫鋼管,前橫梁采用方管,均為型材。在管材的加工工藝上,利用型材數(shù)控折彎機代替了昂貴的沖壓設備以及大型的模具工裝,從而大大的簡化了工裝設備,降低了開發(fā)成本,提高了該框形副車架的加工工藝性和可靠性。同時該框形結構副車架較之傳統(tǒng)副車架重量輕、占用空間小,有利于整車前倉布置。副車架在整車行駛安全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整車碰撞方面,該框形副車架左、右縱梁的走向及折彎角的大小對其有著重要影響,因是彎管件,故可以通過彎管機靈活調整,達到整車碰撞時有效吸能的作用,提高整車安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2168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模塊元件、網(wǎng)格、支撐結構、建筑及其獲得方法
- 下一篇:水管鍋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