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輛頂蓋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21626.3 | 申請日: | 2007-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2574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0 |
| 發明(設計)人: | 矯青春;許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6 | 分類號: | B62D25/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永文 |
| 地址: | 545007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頂蓋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汽車車身裝置的改進。
背景技術
車輛頂蓋結構是車廂頂部的蓋板部,從設計角度要求它如何與前、后窗框及支柱交界點平順過渡,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以求得最好的視覺感和最小的空氣阻力。
目前,國內微型汽車行業的車輛頂蓋結構,根據外形設計,一般分為以下三種,一種大弧度車輛頂蓋結構,其頂蓋弧度很大,較大的高出側圍部分;一種小弧度車輛頂蓋結構,其弧度很小,側圍延伸到頂蓋,在車頂與頂蓋連接;最后一種是中度弧度車輛頂蓋結構,其弧度介于以上兩者之間。
為了安全,車輛頂蓋結構應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提高車輛頂蓋結構的剛度可以減少振動噪聲,對行駛寧靜非常重要。車輛頂蓋的剛度一般用模態值來表征,模態值越大,表明車輛頂蓋的剛度越大。
由于車輛頂蓋結構的面積比較大,天生存在剛度缺陷,一般在頂蓋下增加一定數量的加強筋,彌補本身的缺陷。
目前國內很多車輛頂蓋結構的加強筋橫截面設計為方弧形101、圓弧形102和尖弧形103三種,如圖1a、圖1b和圖1c所示。經過計算機輔助工程(CAE)分析,所述大弧度車輛頂蓋結構和小弧度車輛頂蓋結構,采用以上所述三種橫截面的加強筋,抗凹性和剛度都能達到一個理想范圍,其抗凹性曲線如圖2所述的曲線401,使所述加強筋基本適于實用。
但發現中度弧度車輛頂蓋結構采用所述三種加強筋,頂蓋區域產生應力集中,會在局部出現凹陷或凸起,其抗凹性曲線為曲線403,可見抗凹性明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測量得到其模態值一般在24HZ-25HZ,性能優良的最多能達到26HZ,剛度也明顯不夠。
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缺陷,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頂蓋結構,改進其加強筋的設置,提高車輛頂蓋結構的抗凹性和剛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車輛頂蓋結構,其設置在一車輛的頂部,包括一蓋板部,該蓋板部上至少設置一根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的橫截面設置為三角形,并向外凸起設置。
所述的車輛頂蓋結構,其中,所述加強筋的數目為多根。
所述的車輛頂蓋結構,其中,所述加強筋的數目為7根。
所述的車輛頂蓋結構,其中,所述加強筋之間設置為等間距。
所述的車輛頂蓋結構,其中,所述加強筋之間的間距為77.8mm。
所述的車輛頂蓋結構,其中,所述三角形的高度為13mm,底邊寬度為5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頂蓋結構,改進了加強筋的形狀和布局結構,使中度弧度外形的車輛頂蓋能得到良好的抗凹性和剛性,而且不會增加成本,同目前為提高抗凹型和剛度而增加頂蓋厚度的措施相比,減少了整車的重量,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a、圖1b和圖1c為現有車輛頂蓋結構各種加強筋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加強筋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4為現有技術和本實用新型抗凹性曲線對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頂蓋結構,包括一蓋板部201,如圖2所示,所述蓋板部201可以是一塊單獨的板材,也可以是同車身一起沖壓成型,其外形的弧度設置為中度弧度。所述蓋板部201向車廂內部的一面上設置有至少一根加強筋202,所述一根加強筋202就能起到增加車輛頂蓋剛性和抗凹性的作用。所述加強筋202的橫截面設置為三角形,如圖3所示,其向車廂內部凸起,安裝在所述蓋板部201上。所述加強筋202向車廂內部凸起的安裝方式,保證了其在所述蓋板部201上的安裝更加牢固。
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加強筋202三角形狀的橫截面高度301設置為13mm,底邊寬度302設置為55mm。所述加強筋202設置為7根,以等間距排放,所述間距的值為77.8mm,使車輛頂蓋結構的剛度和抗凹性達到最優良的性能。
中度弧度車輛頂蓋結構采用以上所述加強筋202,以及所述加強筋202在所述蓋板201采用使車輛頂蓋達到最優良性能的布局,計算其抗凹性得到曲線402。所述中度弧度車輛頂蓋結構的抗凹性曲線402,同現有技術下大弧度和小弧度車輛頂蓋的優良抗凹性曲線401相近,如圖4所示;同中度弧度車輛頂蓋結構采用現有技術加強筋得到的抗凹性曲線403相比,抗凹性大大增強。這表明本實用新型抗凹性能大大增強,達到了一個良好的水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2162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