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透霧攝像機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21499.7 | 申請日: | 2007-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6948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04 |
| 發明(設計)人: | 何凎 | 申請(專利權)人: | 何凎 |
| 主分類號: | G02B7/09 | 分類號: | G02B7/09;G02B7/00;G03B17/12;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00福建省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攝像機 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攝像機鏡頭,具體地說,涉及不僅具有日夜型攝像機鏡頭的拍攝功能,還具有透霧功能,即可實現對霧氣所隔離的景物進行有效拍攝,尤其實現將可見光濾掉后的不同波長紅外線進行有效自動選擇的一種透霧攝像機鏡頭。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與快速發展,商品市場實現了空前繁榮,除了琳瑯滿目的通訊、電子產品以外,各種攝像器材也占有相當的市場比重,并以其使用效果理想、技術含量高、操作簡單、多功能等特點而受到人們的普遍青睞與認可,尤其包括攝像機鏡頭。盡管現有的攝像機鏡頭屬于技術較為成熟的高端產品,但也存在不完善之處,譬如:若監視人員要進行遠距離拍攝時,對當時的光線亮度及空氣透明度等外界自然條件有較高的要求,如果拍攝時因天氣不好而產生有霧氣,那么將對霧氣所隔離景物的拍攝效果產生負面影響,甚至于將無法取景拍攝,而現有市場也沒有具備透霧功能的攝像機鏡頭。因此,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及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現有攝像機鏡頭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與革新。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透霧攝像機鏡頭,通過透霧功能實現對霧氣所隔離的景物進行有效拍攝,以克服攝像機鏡頭僅局限于在空氣透明度較高的環境中進行遠景拍攝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是按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構造一種透霧攝像機鏡頭,包括調焦鏡組、變倍鏡組、光圈及其對應配合的電機,以及鏡頭接口,并設置有CPU控制器與所述電機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光圈與所述鏡頭接口之間的補償鏡組及濾光片,并分別設置有與所述CPU控制器連接的電機,且所述電機分別對應與所述補償鏡組及濾光片呈傳動控制連接。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透霧攝像機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濾光片為紅外濾光片,其數量可以為一塊或多塊。通過紅外濾光片濾掉可見光,留下可供選擇的不同波長紅外線進行選擇通過,并于成像面上成像,實現透霧功能;或者增加可見光濾掉的紅外濾光片等進行多種選擇,應用并實現白天、晚上、多種波長的更佳成像效果。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透霧攝像機鏡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圈與鏡頭接口之間還設置有切換片,而所述濾光片設置于該切換片上,并且,該切換片設置有濾光切換開關,所述濾光切換開關與CPU控制器連接。通過切換開關及切換片的相應操作及其對應的自動控制,當選擇不同波長時,應對的成像面已改變,若日夜型攝像機鏡頭的響應波長或縱向色差修正能滿足于不同的可見光及非可見光(IR)的成像修正,即可實現普通的日、夜攝像功能及透霧攝像功能。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透霧攝像機鏡頭,其特征在于,當日夜型攝像機鏡頭的響應波長不能滿足于不同的可見光及非可見光(IR)的成像修正時,由內存有縱向色差修正參數的CPU控制器作自動調整電機作后焦平面的修正達到成像面的自動補償,以達到可見光下轉入透霧下的自動補償像面,而無需作重新調整焦距的透霧功能。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透霧攝像機鏡頭,具有如下優點:實現了集普通攝像功能、日夜攝像功能及透霧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攝像機鏡頭,尤其是透霧功能,增強了攝像機鏡頭的實用性及適用范圍,且使用方便、靈活,操作簡單,構造新穎,結構合理,使用效果理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透霧攝像機鏡頭的實施例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透霧攝像機鏡頭的縱向色差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透霧攝像機鏡頭,包括調焦鏡組1、變倍鏡組2、光圈3及其對應配合的電機4,即參考如圖1所示的虛線方框部分10為傳統鏡頭的主要組成結構,對應有鏡頭接口7,并設置有CPU控制器與電機4連接,在傳統鏡頭的主要組成結構基礎上,還包括設置于光圈3與鏡頭接口7之間的補償鏡組5及濾光片6,并分別設置有與CPU控制器連接的電機4,且電機4分別對應與補償鏡組5及濾光片6呈傳動控制連接。鏡頭接口7采用“C”或“CS”標準接口,與其對應的攝像機接口8相匹配,即攝像機也相應采用“C”或“CS”標準接口,配套使用時,使物體的任一點光線經相應傳遞后可有效成像于CCD面9上,參考如圖1所示。當然,無論是鏡頭接口7還是攝像機接口8均可對應采用其它標準接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何凎,未經何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2149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