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21068.0 | 申請日: | 2007-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7304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書閔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書閔 |
| 主分類號: | A45B25/02 | 分類號: | A45B25/02;A45B25/22;A45B19/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永杰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志強 |
| 地址: | 518700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層 抗風傘 傘骨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抗風傘的結構,準確地說是一種結構改良的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該結構設計巧妙,安裝簡單,可節省制作成本,便于使用。
背景技術
抗風傘,通常的思路是加強傘骨的結構,使其能夠承受強大風力的吹擊,但是這需要大幅度地提高制作成本為代價,而且并不一定具有好的效果,因為,正像排水一樣,堵不如疏,只有將風力排泄掉,再強大的風力對傘不構成影響,才能實現真正的抗風目的,所以后續的改進提出了雙層抗風傘的概念和結構。
目前,雙層的抗風傘基本上有兩種結構,其一是單折的抗風傘,該抗風傘設置兩層傘布,通過上下兩套傘骨分別進行支撐,上層傘布的遮蓋面積小于下層傘布的,如專利申請200320100556.5所描述的;其二是多折的抗風傘,也是具有雙層的傘骨,分別支撐上下層傘布,如專利申請01223970.4所描述的。
這兩種抗風傘的結構,對于上層傘骨的設置是一樣的,獨立設置一個傘骨支撐上層的小傘面,區別在于下層傘骨是獨立的單折傘骨還是多折的傘骨,無論是那種結構,其共同的特點是都需要設置雙層的傘骨結構,以配合傘布的設置,尤其對于多折傘的情況,其本身就具有相對復雜的傘骨結構,再加一個上層的傘骨,安裝制作相對麻煩,且也會提高其制作成本。
本申請人以前曾對次結構做出改進,設計了一種該結構利用現有的多折傘的傘骨結構(專利申請號:200520121417.X,如圖1所示),適當地延伸出支撐上層傘布的傘骨,采用雙層回線的傘支骨的設計方式,結構緊密、巧妙,簡化了原有雙層抗風傘的結構設計,比目前的設計方式簡便了很多,但是這種設計仍然需要傘支骨被第二傘骨扣系,以加強傘支骨結構,在安裝過程中并不方便。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新型的多折傘的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該結構對傘支骨回線方式做出改進,使其不再被第二傘骨扣系,僅僅連接于兩個間隔的第一、第三傘骨之間即可,簡化了原有傘骨結構,便于組裝。
因此,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包括有傘骨,該傘骨為多折結構,其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由傘骨的最外一根向內依次是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構成傘骨的多折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傘骨的內端連接有回線,第三傘骨的外端連接回線的另一邊,回線的最外端連接于第一傘骨的內端,并從第三傘骨外端的穿孔穿過,形成彎折,再向外伸出,使得回線構成雙層結構。
所述的回線,其彎折部是U形結構。
說到底回線,其彎折部是直角的U形結構,即直角彎折形成的。
所述的回線,其向外伸出端連接有珠尾,以縫系傘布。
所述的回線,其位于第一傘骨與第三傘骨之間具有環狀加強圈。
該加強圈是回線自然彎轉形成的,可具有加強回線的支撐作用。
所述的回線,其伸出部短于位于第一和第三傘骨之間的連接部,這樣回線與第一傘骨可形成雙層傘布的結構,具有抗風作用。
具體地說,回線具有連接部和伸出部,連接部彎折形成伸出部,伸出部向外伸出,以支撐傘布,連接部與第一傘骨和第三傘骨連接;連接部上設置有環形加強圈,該加強圈一是加強回線的強度,二是可以在此縫系傘布,以形成雙層傘布;伸出部的長度短于連接部的長度,以保證開收傘的順暢及伸出部不會對其它部件和物品構成侵犯和傷害。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結構,從傘支骨的連系第一傘骨伸出用以支撐上層傘布的傘骨結構,回線不需要第二傘骨的掛系,避免了第二傘骨再設置掛系部位,簡化了傘骨結構,結構簡單,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時安裝使用方便。
同時,回線的加強圈有效解決了其本身支撐強度問題,可廣泛應用于現有的多折傘的傘骨結構中。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抗風傘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實施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回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結構開傘時的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書閔,未經張書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2106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