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油田水平井水平段落物打撈增力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17271.0 | 申請日: | 2007-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6875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04 |
| 發明(設計)人: | 蘭中孝;王秀臣;艾教銀;潘義軍;劉國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31/00 | 分類號: | E21B31/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吳國清 |
| 地址: | 163513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田 水平 井水 段落 打撈 增力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井下落物打撈增力工具。
背景技術
目前,在常規直井進行打撈施工作業時,主要靠上提管柱方式進行解卡。但常規打撈用具用于水平井大斜度和水平段的落物解卡打撈時,由于水平井井斜角度大,上提拉力只有小部分傳遞到落物上,解卡效果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打撈工具用于水平井大斜度和水平段的落物解卡打撈時,由于水平井井斜角大,上提拉力只有小部分傳遞到落物上,解卡效果差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油田水平井水平段落物打撈增力器,解決上述問題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落物打撈增力器,由錨體1、卡瓦2、彈簧3、短節4、中心管左接頭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3、左外套7、中心管8、外套接頭10、活塞11、鋼球12、球座14、右外套15和右接頭16組成,錨體1上設有斜槽,卡瓦2鑲嵌在錨體1的斜槽內,彈簧3設在斜槽內,短節4的左端與錨體1連接,短節4的右端與中心管接頭5連接,中心管接頭5、左外套7、中心管8和外套接頭10圍成一個圓環形腔體,第一密封圈6設在中心管8的左端、第二密封圈9設在活塞11的左端、第三密封圈13設在活塞11的右端,活塞11設在圓環形腔體內與中心管8的右端部連接,球座14固定在活塞11的右端,鋼球12置于球座14上,右外套15的左端與外套接頭10連接,右外套15的右端與右接頭16的左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在上提解卡力之外對井下落物增加額外拉力,提高解卡成功率,采用液壓增力工作方式,增力部分采用多級串聯結構,根據所需拉力的不同最多可達6級,最大增力可達600KN。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描述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由錨體1、卡瓦2、彈簧3、短節4、中心管左接頭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3、左外套7、中心管8、外套接頭10、活塞11、鋼球12、球座14、右外套15和右接頭16組成,錨體1上設有斜槽,卡瓦2鑲嵌在錨體1的斜槽內,彈簧3設在斜槽內,短節4的左端與錨體1連接,短節4的右端與中心管接頭5連接,中心管接頭5、左外套7、中心管8和外套接頭10圍成一個圓環形腔體,第一密封圈6設在中心管8的左端、第二密封圈9設在活塞11的左端、第三密封圈13設在活塞11的右端,活塞11設在圓形腔體內與中心管8的右端部連接,球座14固定在活塞11的右端,鋼球12置于球座14上,右外套15的左端與外套接頭10連接,右外套15的右端與右接頭16的左端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所述的增力器為多級。
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的接頭16的右端與鉆具母扣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四:本實施方式錨體1的左端與鉆具公扣連接。
在打撈管柱上安裝打撈增力器并將其放在水平段。管柱下入后抓獲落魚,解卡時首先上提管柱,使整個管柱承受拉力作用。此時開泵加壓,打開井下打撈增力器的套管錨定器(即貓爪伸出,固定在套管內壁上),打撈管柱錨定在套管上(此后上部管柱可不受力),繼續加壓,增力器自身產生向上拉力,解卡力為二力之和,解卡后落魚上移。完成一個工作行程后停止加壓,套管錨定器自動收回,此時上提管柱,使增力器各部分復位,繼續重復以上過程,直至井下落物完全解卡。
該工具在州78-平67井、杏9-3-CZL40井上進行了多次成功應用,使用效果良好,成功率1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172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