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紡紗機的下輸纖管組件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07440.2 | 申請日: | 2007-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1072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石史豐;孫江春;馬超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自力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H4/08 | 分類號: | D01H4/08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戴曉翔 |
| 地址: | 312500浙江省新***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紡紗機 下輸纖管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流紡紡紗機(也稱轉杯紡紗機)上的零部件,具體地說是一種下輸纖管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紡紗機上的下輸纖管由鋅合金或鋁合金等有色金屬制成,其基體材料較軟,棉條在長時間的快速輸通過程中,由于摩擦對下輸纖管內壁上的棉條入口造成損壞,使之產生缺口、毛刺等,從而出現管內掛花、紗線斷頭、紗線條干不勻等不良現象,導致紗線質量下降,下輸纖管的使用壽命短。若下輸纖管全由高硬度的材料制成,加工困難且成本很高。現也有在下輸纖管的內壁鍍一鍍層,但是成本高,產品質量較難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紡紗機的下輸纖管組件,其在下輸纖管的棉條入口處設一耐磨件,使棉條入口處具有較好的耐磨性。
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紡紗機的下輸纖管組件,包括下輸纖管和位于其下端部的棉條入口,其特征在棉條入口處設有一內表面光滑的耐磨件。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下輸纖管的棉條入口處設一耐磨件,下輸纖管仍可以由鋅合金或鋁合金等有色金屬制成,耐磨件由高硬度的材料制成,保證了下輸纖管內壁具有較好的耐磨性,由于棉條入口處的易磨損處涉及面小,所需耐磨件的材料少,減低了生產成本。
所述的紡紗機的下輸纖管組件,耐磨件連接在棉條入口處的內側,耐磨件的內表面與下輸纖管的內壁處于同一平面上,避免棉條在兩者的連接處受阻而影響紗線的質量。
所述的紡紗機的下輸纖管組件,耐磨件上方形成一凸塊,該凸塊通過壓鑄固接在位于下輸纖管下端面上的凹槽內。通過凹凸配合實現下輸纖管與耐磨件的結合。
所述的紡紗機的下輸纖管組件,凸塊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所述凹槽的形狀與凸塊的形狀相配,此種形狀的凸塊使下輸纖管與耐磨件的結合更為牢固。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延長了下輸纖管的使用壽命,減少了輸送時對紗線質量的影響;只在易磨損處設一耐磨件,在保證耐磨性的基礎上,方便加工,生產成本低;下輸纖管與耐磨件結合牢固,穩定性好。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下輸纖管的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耐磨件的結構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在紡紗機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的紡紗機的下輸纖管組件,其由鋅合金或鋁合金等有色金屬制成的下輸纖管1、位于其下端部的棉條入口2及一設在棉條入口處的內表面光滑的耐磨件3組成,耐磨件3由高硬度材料制成。所述的耐磨件3連接在棉條入口處的內側,耐磨件3的內表面與下輸纖管1的內壁處于同一平面上。耐磨件3上方形成一凸塊4,呈上大下小的梯形,該凸塊4通過壓鑄固接在位于下輸纖管下端面上的凹槽5內,所述凹槽的形狀與凸塊的形狀相配。
本實用新型使用在紡紗機上時,棉條8如箭頭方向依次通過分梳腔體7、分梳輥6、耐磨件3、下輸纖管1,如圖4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制作過程如下:先制作好耐磨件,下輸纖管在壓鑄成型時,在壓鑄模具上放上耐磨件,再合模,壓鑄出下輸纖管組件,然后再加工拋光。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凡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相同或等同的技術內容均落入其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自力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自力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074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