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注塑機復合模板增壓機構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20105658.4 | 申請日: | 2007-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9890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蔡業(yè) | 申請(專利權)人: | 蔡業(yè) |
| 主分類號: | B29C45/67 | 分類號: | B29C45/67;B29C45/43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官明 |
| 地址: | 318020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注塑 復合 模板 增壓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機一種復合模板增壓機構,但該增壓機構也可用于膠木壓機或者壓鑄機中,屬于塑料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塑料制品在注塑過程中,由于受力不均,或模具質(zhì)量造成的制品飛邊都增加了模腔的脹模力,所以一般注塑機除了開、合模機構外還需鎖模機構和增壓機構,通過鎖模機構特別是增壓機構提供的動力來克服所產(chǎn)生的脹模力,以此來保證制品的質(zhì)量。已有注塑機增壓機構的技術方案構造形式較多,如本發(fā)明人申請的中國專利公開號CN1621216A,在后模板中安裝四個增壓油缸,每個增壓油缸的活塞制有中空與動模板上的四根立柱相配合,其存在的缺點是結構復雜,制造難度大,成本高,油封容易污染,并處于長時間的受壓狀態(tài),使用壽命短。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增壓油缸自成獨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省,污染少的注塑機復合模板增壓機構。
本實用新型注塑機復合模板增壓機構的技術方案是:有安裝在機座上的前模板、動模板和后模板,各模板由拉桿串聯(lián)連接,模具分別安裝在前模板和動模板中,在后模板的外壁安裝開、合模油缸,其特征在于動模板連接復合模板,復合模板或動模板中安裝增壓油缸,復合模板與動模板有連接限位螺釘,復合模板外側安裝立柱,立柱穿過導向板,導向板與后模板之間裝有閘板,合模時立柱與閘板相接觸,開模時立柱經(jīng)閘板通孔穿過后模板。
本實用新型注塑機復合模板增壓機構,其動模板連接復合模板,在動模板或者復合模板中安裝增壓油缸,在動模板與復合模板之間制有缸腔,缸腔中安裝閥板等組成增壓油缸,增壓油缸自成獨立,所以可單獨調(diào)節(jié),污染少,不用加油,且增壓油缸可多只分布均勻,使模板受力平衡,增壓鎖模平穩(wěn),作用力大,可有效克服由各種原因產(chǎn)生的脹模力,從而保證制品的質(zhì)量,并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省。又能很好地保護模具,僅在注射工作時增壓鎖緊,其它時間在松弛狀態(tài)。復合模板與動模板用限位螺釘連接,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在開模狀態(tài)下增壓油缸啟動而使油缸過位。合模時,開、合模油缸伸出活塞桿,推動動模板,因為通常的結構是開、合模油缸的活塞桿連接動模板。但也可以開、合模活塞桿與頂出油缸串聯(lián),這是一種特殊結構,推動頂出油缸并帶動動模板向前模板運動,復合模板與安裝在其上的立柱隨著一起運動,活塞桿全部伸出后,閘板下落,擋住立柱,增壓油缸啟動,頂住動模板防止其由于脹模力而移位,進一步確保前模板與動模板的合模力能夠克服脹模力。塑料制品成型后,增壓油缸卸荷,閘板被升降油缸頂起,使閘板孔與立柱相對應,開、合模油缸啟動拉出動模板,即開模,立柱經(jīng)閘板孔穿過后模板,頂出油缸啟動頂出制品。
本實用新型注塑機復合模板增壓機構,其所述的復合模板或者動模板上安裝的增壓油缸是四只或者四只以上,可根據(jù)所需增壓力的大小(與制品大小等因素有關)選擇增壓油缸的數(shù)量,但最好至少是四只。其所述的復合模板與動模板的連接限位螺釘是四顆或者四顆以上,確保連接牢靠。其所述的復合模板上安裝頂出油缸。其所述的復合模板上的頂出油缸是一只或者一只以上,頂出油缸數(shù)量多,可減少制品變形,提高制品質(zhì)量。其所述的后模板上的開、合模油缸是一只或者一只以上,增加開、合模油缸的數(shù)量,可使模板受力均勻,開、合模平穩(wěn)。其所述的復合模板上安裝頂出油缸,后模板上的開、合模活塞桿連接頂出油缸,互相串聯(lián),縮小體積,節(jié)約空間。其所述的動模板與復合模板是邊緣大小相一致的并列式,加工制造簡單。其所述的動模板是匚型,復合模板鑲嵌在動模板的匚型中,僅靠自身結構就可相互連接。所述的復合模板上的立柱是四根或者四根以上,立柱根數(shù)越多,鎖模越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注塑機復合模板增壓機構的合模狀態(tài)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注塑機復合模板增壓機構的開模狀態(tài)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注塑機復合模板增壓機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動模板與復合模板邊緣大小相一致的并列式結構示意圖;
圖5是復合模板鑲嵌在動模板的匚型中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機復合模板增壓機構,如圖1-圖3所示,有安裝在機座上的前模板1、動模板2和后模板3,各模板由拉桿7串聯(lián)連接,模具分別安裝在前模板1和動模板2中,在后模板3的外壁安裝開、合模油缸4,其主要的技術特征在于動模板2連接復合模板6,復合模板或動模板中安裝增壓油缸,增壓油缸自成獨立,所以可單獨調(diào)節(jié),污染少,不用加油,且增壓油缸分布均勻,使模板受力平衡,增壓鎖模平穩(wěn),作用力大,可有效克服由各種原因產(chǎn)生的脹模力,從而保證制品的質(zhì)量,并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省,復合模板6與動模板2有連接限位螺釘13,防止在開模狀態(tài)下因增壓油缸啟動而使油缸過位,復合模板外側安裝立柱8,立柱穿過導向板14,導向板與后模板3之間裝有閘板10,閘板10經(jīng)閘板油缸9帶動,合模時立柱8與閘板10相接觸;開模時立柱8經(jīng)閘板10通孔15穿過后模板3。其所述的復合模板6或者動模板2上安裝的增壓油缸5是四只或者四只以上,以所需增壓力的大小選擇增壓油缸的數(shù)量。其所述的復合模板6與動模板2的連接限位螺釘13是四顆或者四顆以上,連接牢靠。其所述的復合模板6上安裝頂出油缸12,頂出油缸12推動頂桿11,從而頂出制品。其所述的復合模板6上的頂出油缸12是一只或者一只以上,頂出油缸多,可減少制品變形,提高制品質(zhì)量。其所述的后模板3上的開、合模油缸4是一只或者一只以上,增加開、合模油缸的數(shù)量,可使模板受力均勻,開、合模平穩(wěn)。其所述的復合模板6上安裝頂出油缸12,后模板3上的開、合模活塞桿連接頂出油缸12,縮小體積,節(jié)約空間。其所述的動模板2與復合模板6是邊緣大小相一致的并列式,如圖4所示,加工制造簡單。其所述的動模板2是匚型,復合模板6鑲嵌在動模板的匚型中,如圖5所示,僅靠自身結構就可相互定位連接。其所述的復合模板6上的立柱8是四根或者四根以上,立柱根數(shù)越多,鎖模越可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蔡業(yè),未經(jīng)蔡業(y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0565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