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鋁電解槽無縫粘接陰極碳塊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04908.2 | 申請日: | 2007-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9970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嘯云;王自立;李明建;張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省盈江星云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C3/08 | 分類號: | C25C3/08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陳左;寸浩鴻 |
| 地址: | 6793***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解槽 無縫 陰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電解槽內無縫粘接陰極碳塊。
背景技術:
金屬鋁的生產目前都是利用電解法將氧化鋁在催化劑作用下還原而成。在電解槽內,陰極碳塊是十分重要的構件,在被安裝進電解槽前,因運輸及加工等問題,每一單塊體積不可能太大,因此每個槽內都須裝置多塊陰極碳塊以盡可能地加大導電面積,提高電解鋁產量。為使每相鄰兩塊間形成的3cm縫隙消除,目前一般均采用分層搗打,即用冷搗糊分8次填充中縫,每填一次均須搗打,使其充實,不但費力費時,并且在生產過程中搗打充填的中縫容易發生破損,進而形成漏槽現象,迫使停產大修電解槽,造成經濟損失。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鋁電解槽內無縫粘接陰極碳塊,由加工組裝好的獨立陰極碳塊安裝在鋁電解槽內,在加熱加壓條件下用碳膠泥粘接而成,改變了以往相鄰的陰極碳塊中縫靠分層搗打填充,容易因中縫發生破損而產生漏槽的問題,從而大大延長了電解槽的使用壽命,提高了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鋁電解槽無縫粘接陰極碳塊,包括若干個規格形狀相同的半石墨陰極碳塊,每一個半石墨陰極碳塊的兩端固定有導電鋼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個規格形狀相同的半石墨陰極碳塊粘接為一整塊無縫陰極碳塊,相鄰的兩個陰極碳塊之間通過半石墨碳膠泥粘接在一起,粘接時,首先用電阻絲對碳塊通電加熱至100~110℃,保持30分鐘;將裝有導電鋼棒的兩個以上半石墨陰極碳塊裝進電解槽內,在相鄰的兩個陰極碳塊的粘接面之間涂抹至少1毫米厚的半石墨碳膠泥,對它們加力施壓至粘接在一起。
所述的陰極碳塊的粘接面要求加工到光潔度為3級。
所述的對兩個相鄰陰極碳塊加力施壓時所施壓力為60噸,保持30分鐘。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粘接示意圖。
附圖2為粘接好的無縫陰極碳塊外觀示意圖。
下面給出實施例并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圖中所示部件標號:1為半石墨陰極碳塊BSL-1,符合GB8744-88,其規格為382×420×3060mm;2為導電鋼棒,符合GB700-88,GB702-86;3為半石墨碳膠泥BSTN。
具體實施方式:
用電阻絲通電加熱的辦法將待裝陰極碳塊1升溫至100~110℃保持30分鐘,依次將其分別吊入電解槽內,由槽中心開始,然后向兩側安放,相鄰兩塊裝有導電鋼棒2的陰極碳塊之間縫隙為1mm,其粘接面要求光潔度達到3級。在相鄰的碳塊的粘接面上涂抹半石墨碳膠泥3,用木頭4將一塊碳塊頂緊,在另一塊碳塊對應位置用千斤頂4施加壓力到60噸,頂壓時間為半小時,使兩碳塊間的碳膠泥3被擠壓出,縫隙被頂死,以后各相鄰的碳塊之間縫隙依次類似操作被消除,當最后一次頂緊后,待大面澆筑養護后,再把千斤頂卸下,最終便可得到粘接成一體的無縫隙陰極碳塊,見圖2。在連續生產過程中由于降低了由中縫搗打處破損而引發的槽底漏槽現象,從而大大延長了電解槽的使用壽命,槽齡由原來平均1000天增加到2000天以上,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尤其適用于95KA鋁電解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省盈江星云有限公司,未經云南省盈江星云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0490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