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收縮雙面密封膠條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04345.7 | 申請日: | 2007-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9923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2 |
| 發明(設計)人: | 趙榮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一通工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K3/10 | 分類號: | C09K3/10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賽曉剛 |
| 地址: | 650228云南省昆***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收縮 雙面 密封膠 | ||
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止長期使用后膠條老化、防收縮的雙面密封膠條,特別適用于太陽能集熱板使用,屬密封器件領域。
背景技術:太陽能集熱板主要是由集熱器、邊框、透明面板和密封底板構成,在組裝完成后,透明面板與邊框型材之間存在一定間隙,為保證透明面板能安全可靠地固定在邊框型材上,人們在透明面板與邊框型材之間放置強行壓入塑料管或者橡膠管,以利用這些塑料管或者橡膠管的變形彈性力來壓著并固定住透明面板與邊框型材,但由于塑料管或者橡膠管放置在屋頂,使用一段時間后變形彈性力減弱、老化,塑料管或者橡膠管會從間隙中松馳脫落,喪失固定作用。中國專利CN2637991公開了一種防紫外線異形彈性壓條,它是一個具有凹面有彈體,通過整個凹面彈性體放入到透明面板與邊框型材中,通過凹面彈性體的變形,獲得變形彈性力,壓住透明面板與邊框型材,但該專利產品的凹面彈性體使用時間長后,還是會出現松馳脫落現象。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發明一種具有兩個折邊,呈S形狀密封膠條,密封膠條一層夾住透明面板,另一層夾住邊框型材的雙面密封防收縮膠條。
本實用新型雙面密封防收縮膠條的結構是:密封膠條整體有兩條折邊,呈S形狀,讓膠條同時構成上層有一個開口槽,下層也有一個開口槽的結構,密封膠條上層開口槽的槽口開口方向與密封膠條下層開口槽的槽口開口方向相反。密封膠條下層開口槽的槽寬與透明面板的厚度匹配,密封膠條上層開口槽的槽寬與邊框型材的厚度匹配。密封膠條下層開口槽的槽底深度比密封膠條上層開口槽的槽底深度長。密封膠條上層開口槽邊緣有斜面。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由于防收縮雙面密封膠條整體呈具有兩個對開口槽(1、2)的S形狀,透明面板(3)和邊框型材(4)分別被包裹夾持在密封膠條的上層開口槽(1)和下層開口槽(2)中,膠條的密封不是靠膠條自身變形彈性力的作用密封,而是靠膠條雙面包裹,所以本實用新型從結構上避免密封膠條長期使用后膠條老化收縮自然松馳脫落的問題。因為雙面密封防收縮膠條需要夾持的透明面板(3)和邊框型材(4)的剛好方向相反,故整個密封膠條上層開口槽(1)的槽口方向須與下層開口槽(2)的槽口方向相反。為了讓安裝后放置于屋頂的整塊太陽能集熱板看起來更美觀大方,膠條上層開口槽(1)的槽底深度需要稍短一些,這樣包裹在太陽能集熱板邊框外部的膠條少一些,整塊太陽能集熱板更美觀;而下層開口槽(2)的槽底深度較長一些,這樣密封膠條包裹的透明面板(3)周邊面積大,密封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密封膠條具有雙面夾持結構,其密封性好、防自然老化收縮,長期使用也不會松馳脫落,本實用新型雙面密封防收縮膠條不僅適用于太陽能集熱板,還適用于報刊箱、燈箱和廣告箱密封。是一種將透明面板與邊框型材相互固定密封的膠條。
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對結構作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不限于此實施例。
圖1為本實用新型防收縮雙面密封膠條安裝在太陽能集熱板中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防收縮雙面密封膠條橫截面剖視圖。
圖中:1-膠條上層開口槽;2-膠條下層開口槽;3-透明面板;4-邊框型材;5-斜面。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結構,選用橡膠制作密封膠條,膠條上層開口槽(1)的槽口開口方向與膠條下層開口槽(2)的槽口開口方向相反。膠條上層開口槽(1)的槽寬為1毫米、槽深為10毫米,膠條上層開口槽(1)邊緣有一斜面(5),斜面(5)有助于安裝后的膠條與邊框型材(4)之間接觸部位平滑過渡。密封膠條下層開口槽(2)的槽寬為3毫米、槽深為25毫米,25毫米槽深有利于透明面板(3)與膠條上層開口槽(2)的完全密封。
使用時,先將透明玻璃面板(3)插入密封膠條下層開口槽(2)內,再將透明玻璃面板(3)安裝在太陽能集熱板邊框上,即可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一通工貿有限公司,未經云南一通工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0434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