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票據裝訂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00459.4 | 申請日: | 2007-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2334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20 |
| 發明(設計)人: | 林金表;蔡振雄;林洪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景濤 |
| 主分類號: | B42B5/08 | 分類號: | B42B5/08;B42C1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50035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票據 裝訂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票據裝訂機,尤其是一種由下向上對票據進行鉆孔、并完成穿管、塑封的票據裝訂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各種票證的生成和傳遞量大量的增加,伴隨各種社會和經濟活動的大量通知、文件、記錄、臺帳和書面資料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原始檔案資料,是歷史的重要見證、人類文明史實載體。規范化的裝訂和歸檔已成為全社會各個組成單位必須的工作和法制下的重要任務。工作量也越來越大。票據裝訂的工具也叢簡單的穿孔器加手動壓封,發展成由電機驅動的鉆孔和穿、鉚管組合作業的半自動化專用設備。目前,傳統的票據裝訂機一般采用由上向下鉆孔、由下向上穿管、鉚管的形式,對票據進行裝訂。但由于采用這種形式,鉆頭由上向下鉆孔,對于鉆孔過程中產生的紙屑不能有效的排出,且工作效率低。個別所采用的由下向上對票據進行鉆孔的技術方案未能很好解決與穿、鉚管機構之間的配合,結構復雜、自動化程度低。目前票據裝訂機中與中央微處理器和過程控制程序相配合的機械結構部分的設計已經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的排出鉆孔紙屑,且結構簡單合理、工作效率高的票據裝訂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票據裝訂機充分考慮到現有技術中的積極因素,采用了鉆孔和穿、鉚管由下向上進給、和順序工位轉換的總體設計改進。整體結構中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中部的工作臺、工作臺上方的下壓緊驅動機構、壓緊、轉位、切料驅動機構以及與其連接的動力電機,設置在工作臺上塑管穿孔旁的送料機構及與該機構的直連的驅動電機,結構中還包括對各個機構狀態進行檢測和對各個驅動電機進行順序控制的電路控制裝置。關鍵的改進設計是:進給方向由下向上的鉆孔機構和穿、鉚管機構設置在工作臺下方、借助于固定在異形夾板之間的導向立柱,設置在與導向立柱呈滑動配合的定位滑塊上,異形夾板固連在轉軸上、借助固連轉軸定位在機架上,轉軸穿過工作臺面與動力電機驅動的轉向驅動機構連接,鉆孔機構和穿、鉚管機構的定位滑塊上具有U形槽狀結構,與進給驅動機構中的撬杠上的驅動滾輪形成雙向接觸的滾動配合,并借助轉軸實現定位滑塊上的工位轉換,鉆孔機構中鉆頭旋轉驅動電機設置在機架上,并借助于異形夾板下方固定的中間皮帶輪實現電機軸和鉆頭的皮帶連接。
上述票據裝訂機,其進給驅動機構是由定位在機架上的驅動電機和驅動撬杠,設定在電機軸上的端面槽凸輪組成,設定在驅動撬杠側面中間部位的主動滾輪嵌入槽凸輪端面的導向槽中,設定在驅動撬杠側面前端部位的趨動滾輪與定位滑塊上U形結構在設定工位形成雙向接觸的滾動配合。
上述鉆孔機構中的鉆頭借助轉動套固定在定位滑塊上并實現轉動配合,鉆身借助滑鍵與空心皮帶軸上的滑鍵槽實現動配合。
穿、鉚管機構中的穿管頂針固定在圓柱狀的電熱頭上,電熱頭座固定在定位滑塊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由于進給方向由下向上的鉆孔機構使得中空結構的鉆頭中所存留的紙屑可以很容易的從鉆尾排出。同時,穿、鉚管機構設置在工作臺下方,固定在同一對異形夾板之上,可以借助轉換機構方便的實現兩個機構轉換工位,使得該票據裝訂機的借助程序管理軟件快速、準確的實現從鉆孔方式到穿管、鉚管的全部作業。從而在有效的排出鉆孔紙屑的同時實現了整機機構結構簡單合理、工作效率高。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鉆孔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穿、鉚管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景濤,未經孫景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0045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安全帶裝置及具有所述安全帶裝置的座椅
- 下一篇:一種受控印章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