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棘輪起子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99708.2 | 申請日: | 2007-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8913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23 |
| 發明(設計)人: | 林佳韻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佳韻 |
| 主分類號: | B25B15/04 | 分類號: | B25B15/04;B25B2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鳳榮 |
| 地址: | 中國***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棘輪 起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動工具,尤其涉及一種能夠單向旋轉并提供較快旋轉效果的棘輪起子。
背景技術
現有螺絲起子在旋松或旋緊的過程中皆需要持續轉動直徑較大的握柄,雖然轉動直徑較大的握柄可以提供較大的扭力,然而旋松或旋緊固定元件的操作過程中只有在開始或者快要鎖緊的時候需要較大的力量,因此需要持續轉動直徑較大的握柄的操作方式會造成使用者費時以及轉動麻煩的缺點。
請參看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編號第328246號「棘輪扳手驅動頭組合結構」新型專利案,其是提供一種單向旋轉的扳手構造,此種構造于鎖緊或旋松固定元件時,單向卡制的棘齒構造雖能夠供使用者以往復的動作進行操作,進而方便使用者利用,但由于操作過程中轉動的幅度是相同,故仍然不能夠提供快速螺鎖或旋松固定元件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螺絲起子在旋松或旋緊的過程中皆需要持續轉動直徑較大的握柄,因此造成操作費時以及轉動麻煩的缺點,而提供一種棘輪起子,其可提供螺鎖或螺松阻力小時可快速轉動轉桿使用的功效,達到操作省時且省力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棘輪起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握柄,該握柄內形成一容槽并于前后兩端分別形成與該容槽相通的一前穿孔以及一后穿孔;一棘輪扳手驅動頭,是固設于該容槽的后端,該棘輪扳手驅動頭的前端形成一驅動形狀,該棘輪扳手驅動頭的后端樞設一露出該后穿孔的轉向盤;一轉桿,設有一桿體,該桿體是沿前后方向的直桿體并穿置于該前穿孔,該桿體的后端形成一連結形狀,該連結形狀以凹凸卡合的方式與該驅動形狀結合,該桿體的前端形成一作用部;一轉環,是套設固定于該桿體并位于該握柄的前側。
前述的棘輪起子,其中驅動形狀是方柱體,所述連結形狀是配合該驅動形狀的方形套筒,該連結形狀以凹凸卡合的方式與該驅動形狀結合。
前述的棘輪起子,其中握柄設有一握把,所述容槽是形成于該握把內并于后端開口,所述前穿孔是穿設于該握把的前端,于該容槽后端的周壁相對處各凹設形成一后端開口的嵌槽,該握把后端周緣于內外各形成一環螺紋以及一環卡扣,于該螺紋螺鎖一螺環,該螺環封閉各嵌槽后端的開口,所述后穿孔是形成于該扣環的中間,于該卡扣扣合一扣環,該扣環扣蓋該螺環;所述棘輪扳手驅動頭周圍對應兩嵌槽分別凸伸形成一插桿,以兩插桿插設定位于配合的嵌槽內,借此固設于該容槽的后端。
前述的棘輪起子,其中桿體于所述握柄前側的部分在周面凹設一凹口,所述轉環是圓環體并套設于該桿體形成凹口處,該轉環對應凹口形成一螺鎖孔,于該螺鎖孔螺鎖一螺柱,該螺柱內端抵靠于凹口。
前述的棘輪起子,其中棘輪扳手驅動頭設有一外殼,該外殼是圓環體并于內周壁形成一內棘齒,所述兩插桿是形成于該外殼的周圍,于該外殼內以可旋轉形態樞設一單向旋轉頭,該單向旋轉頭設有一圓盤,該圓盤是位于該外殼的前端緣,所述驅動形狀是形成于該圓盤的前面,該圓盤朝后伸設一旋轉塊,該旋轉塊于相對兩側分別形成一面對內棘齒的滑動面以及一凹槽,該旋轉塊的后端形成一螺孔;于滑動面與該內棘齒之間以可左右滑動形態設置一棘齒塊,該棘齒塊對應內棘齒形成一卡制棘齒,該棘齒塊對應滑動面形成一滑動面,于該滑動面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一斜面,該棘齒塊的后面形成一插孔;于該旋轉塊以及該棘齒塊的后面貼設一心形彈簧,該心形彈簧配合該插孔形成一延伸腳,以該延伸腳插設于插孔內,所述轉向盤位于心形彈簧后側,該轉向盤對應螺孔形成一樞孔,設有一螺栓,該螺栓樞穿樞孔并螺鎖于螺孔,該轉向盤于前面對應凹槽伸設一凸柱,該凸柱是勾合于心形彈簧相對于延伸腳的內緣。
前述的棘輪起子,其中作用部是于其中一面嵌設一鋼珠的方柱體。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是先旋動轉向盤選擇棘輪扳手驅動頭單向旋轉的正逆方向,接著使用者可以轉動握把,以棘輪扳手驅動頭帶動轉桿作正逆旋轉,借此利用作用部螺鎖或螺松固定元件。
當轉動握把正轉并以桿體轉動螺鎖固定元件時,由于一開始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因此可以握住握把并用手指直接轉動轉環帶動桿體旋轉,當固定元件快旋緊并需要較大的扭轉力量時,即可利用手轉動握把,以較大的力量旋緊固定元件。
當轉動握把逆轉并以桿體螺松固定元件時,由于一開始需要較大的力量,因此先利用手轉動握把以較大的力量旋松固定元件,由于固定元件旋松之后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即可旋轉,因此可以握住握把并用手指直接轉動轉環帶動桿體旋轉螺松固定元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佳韻,未經林佳韻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9970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