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連軋脫管之間的輥道緩沖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95123.3 | 申請日: | 2007-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98734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福田;尹溪泉;陳清;王勝剛;于瑞旺;韓建新;張寶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鋼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9/02 | 分類號: | B21B39/02;B21B39/10;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呂志英 |
| 地址: | 3003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軋脫管 之間 緩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輥道裝置為一種軋制鋼管的傳輸設備,是軋制鋼管過程中的連軋脫管之間的輥道緩沖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在鋼管生產中,連軋機與脫管機之間通過輥道梁進行運輸傳送,其主要作用是支撐帶芯棒的荒管進入脫管機完成脫管工藝過程,如圖1所示,該結構是由一個鋼性輥道梁和懸掛在其下部的八個輥道組成,其中第二、五、八個輥道下部為支撐輥道梁的調整塊,八個輥道的間距不等,輥道軸向兩側設有彈簧。當輥道受到沖擊后可進行軸向竄動,以緩解沖擊。但是由于頻繁受到沖擊,使兩側的彈簧疲勞而強度降低,隔兩天就需要對輥道進行更換。因而,不僅造成停產,而且還對鋼管產品質量產生影響,一般每個月由此造成累計停機達六小時,由輥道損壞而造成的拉凹缺陷廢品率為0.54%。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輥道裝置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連軋脫管之間輥道的緩沖裝置,降低對輥道彈簧的沖擊,延長輥道的使用壽命,減少停機時間,消除由于輥道損壞產生的廢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連軋脫管之間的輥道緩沖裝置,該裝置包括有通過螺栓懸掛固定在輥道梁的下方的多個輥道,其中:所述多個輥道設置為等間距排列,在所述每個輥道與輥道梁之間懸掛固定的螺栓處設有減震墊。
在輥道梁的下方設置的多個輥道為五個。
所述減震墊為聚氨酯材料制作的。
本實用新型輥道緩沖裝置的效果是提高了輥道的使用壽命,不發生更換輥道的停機時間,輥道不發生損壞,避免了由于輥道損壞而產生拉凹缺陷,同時新型輥道緩沖裝置減輕了芯棒與鋼管內表面的沖擊碰撞,從而消除了因此造成的拉凹廢品缺陷產生,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鋼管質量。完全消除了由此造成的停機時間和拉凹缺陷廢品。
附圖說明
圖1為已有技術的輥道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輥道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緩沖墊???????????????2、輥道
3、輥道梁升降液壓裝置???4、輥道梁
5、支撐塊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連軋脫管之間的輥道緩沖裝置加以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連軋脫管工序之間的連軋脫管之間的輥道緩沖裝置是在原有的輥道梁上實施的改造,原先的輥道是通過四條螺栓將輥道2懸掛固定在輥道梁4的下方,輥道高度不發生變化。
如圖2所示,該連軋脫管之間的輥道緩沖裝置的結構包括有通過螺栓懸掛固定在輥道梁的下方的多個輥道,所述多個輥道2設置為等間距排列,在輥道梁的下方設置的多個輥道2為五個。在所述每個輥道2與輥道梁4之間懸掛固定的螺栓處設有減震墊1,所述減震墊1為聚氨酯材料制作的。
上述新型結構仍然采用螺栓固定的連接固定方式,在每個輥道2的下方螺栓處安裝聚氨酯材料的減震墊1,并去掉了原有圖1中的第二、五、八個輥道。如圖2所示,圖中箭頭方向為軋制方向,使五根輥道之間的距離保持基本一致的等間距排列,軋制運輸傳送荒管過程中運行平穩。當帶有芯棒地荒管通過此輥道緩沖裝置時,除輥道兩側彈簧竄動外,輥道壓縮減震墊變形,以緩沖對輥道的沖擊載荷。由于減震墊具有良好的線性曲線,當鋼管通過后可自動恢復到初始的位置,使輥道高度保持一致,消除了以前對鋼管生產和質量造成的影響。
本連軋脫管之間的輥道緩沖裝置未對原有設備進行的大改造,通過增加聚氨酯彈性減震墊后,以較少的成本,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鋼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天津鋼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951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