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制作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的模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90970.0 | 申請日: | 2007-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5602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周立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立成 |
| 主分類號: | B28B7/00 | 分類號: | B28B7/00;B28B7/22;E04G11/36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陳浩 |
| 地址: | 450000河南省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作 混凝土 填充 薄壁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制作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的模具。
背景技術
在鋼筋混凝土空心板的制作或者施工過程中,在混凝土里填充一些輕質材料的填充塊以減小結構自重和提高混凝土的保溫、隔熱、隔音效果,填充塊中使用較多的是空心盒,這種空心盒中還設有貫通空心盒體的上下表面的混凝土澆注孔以利于澆注和提高受力性能。但現有的空心盒都是由兩塊以上壁板或者預制殼體拼合構成的,在運輸和安裝時易受損甚至倒塌,尺寸較大的空心盒更容易損壞,尤其是薄壁盒內形成澆注孔的孔管在薄壁盒空腔內沒有支撐,容易脫落或傾倒。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用脫模、制作出的薄壁盒為整體成形的制作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的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制作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的模具,其主體為單面開口的空心方體結構。
所述模具的空腔內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通孔管,所述通孔管的一端與模具最大面上的對應開口相連接。
所述通孔管的截面是矩形或三角形或圓形。
所述模具的開口上連接有封堵面。
所述模具的開口上連接有封堵面,封堵面與通孔管的對應位置處設有與通孔管連通的開口。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可作為薄壁盒的骨架內模,使薄壁盒體的各壁面在制作時可一次涂抹或澆注成形而不需要拼合壁板或者殼體,本實用新型在薄壁盒成形時作為模具使用,在成形后不脫模仍可作為加固材料,同時本實用新型本身還具有隔音、吸音的作用。使用本實用新型制作出的薄壁盒體各壁板結合緊密,不易損壞、塌陷,具有成形容易、結構牢靠的優點。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空腔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管,該通孔管可在插入芯柱后澆注出或直接在通孔管內壁上涂抹出兩端與薄壁盒頂、底面一體連接的澆注孔管,而且該澆注孔管的管壁付著在通孔管的內模上,這樣使澆注孔管堅固牢靠、不易脫落傾倒。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使用狀態下的俯視圖;
圖4是使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制作出的薄壁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為底面開口的空心五面骨架內模2,骨架內模2的內部空腔中設有一個通孔管3,通孔管3上端與骨架內模2的頂面上的開口連接,骨架內模2的頂面為面積最大的面。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在使用時如圖2、圖3所示,先用四塊壁板8圍設成中空的矩形框架,并將一根芯柱7插設置在框架中,然后在框架8內用混凝土澆注薄壁盒的底板,在混凝土未干時將五面空心骨架內模2放置在底板上,芯柱放置在五面空心骨架內模2的通孔管3的中央,再向框架8內澆注混凝土,混凝土填充到五面空心骨架內模2與四塊壁板8之間、通孔管3與芯柱7之間、五面空心骨架內模2的頂面上,混凝土半干時將芯柱7拔出,靜停硬化成形。
上述的制作方法采用的是混凝土澆注法,也可以采用混凝土涂抹法:現在底板上用混凝土制作出底板,在底板混凝土未干時將五面空心骨架內模2放置在底板上,然后將混凝土均勻涂抹在五面空心骨架內模2的外壁上,同時在通孔管3的內壁上用混凝土澆注或涂抹出澆注孔管5,靜停硬化成形。
圖4是使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制作出的薄壁盒的結構示意圖,空心五面骨架內模2的外側周圍附著有一體成形的整體的六面薄壁盒體1,通孔管3的內壁附著有與薄壁盒體1一體連結成形的澆注孔管5,澆注孔管5內部形成與薄壁盒體1的頂、底面貫通的澆注孔洞4。
上述實施例中的骨架內模2的內部空腔中的通孔管3可以設置一個,當然也可以設置多個通孔管3而形成多個澆注孔洞。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5所示,骨架內模2的底面開口被封堵面6封堵,封堵面6上設有開口與通孔管3的下端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立成,未經周立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909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