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煤用液固流態化浮沉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90265.0 | 申請日: | 2007-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4394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02 |
| 發明(設計)人: | 焦紅光;聶其英;鐵占續;郭小電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9/00 | 分類號: | G01N9/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郭小電 |
| 地址: | 454003河南省焦作市***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煤用液固流態化 浮沉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測定煤炭密度組成狀況的煤用液固流態化浮沉器。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重介質選煤始終是處理量最大、最經濟的選煤方法,其主要分選依據是煤中可燃物與非可燃物之間的密度差,因此,煤炭的密度組成狀況是重力選煤最關注的基礎信息。通過測定煤炭的密度組成,能夠認識原煤性質,評價煤炭資源狀況;選擇合適的分選工藝和設備;確定理論分選指標并控制分選過程;評價分選效果等。當前測定煤炭密度組成普遍采用浮沉試驗的方法,煤炭的浮沉試驗按煤樣粒度分為兩種:一種是粒度>0.5mm煤樣的浮沉試驗;另一種是粒度<0.5mm的浮沉試驗。后者又稱為小浮沉試驗,二者的區別在于操作過程及配置重液所用的藥劑不同。為使浮沉試驗的結果盡量準確,一般情況下都是用篩分分析得到的窄粒級煤進行浮沉,浮沉試驗煤樣的重量取決于煤炭粒度級的大小。對于>0.5mm煤樣的浮沉試驗通常是采用氯化鋅和水配置的重液作為分離介質,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小于重液密度的煤必定浮在液面上,撈出后成為浮物;密度大于重液密度的煤必定沉于重液底部;而密度剛好等于重液的煤將在重液重懸浮,后兩者合并稱之為沉物。根據國標規定,煤樣按1.3g/cm3、1.4g/cm3、1.5g/cm3、1.6g/cm3、1.7g/cm3、1.8g/cm3、2.0g/cm3分成不同密度級,必要時可增加1.25g/cm3、1.35g/cm3、1.45g/cm3、1.55g/cm3、1.9g/cm3、2.1g/cm3等密度。無煙煤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減少和增加某些密度。進行浮沉試驗時,首先按規定或試需要配置好不同密度的重液,分別裝入幾個容器中;而后將盛有煤樣的網底桶首先浸入到最低密度的重液中去,攪拌后靜置直到分層完畢,用漏勺將浮物撈出,提出網底桶將沉物撈出,待重液脫掉后在再放入密度高一級的重液容器中來,如此反復,直到進入最后一個最高密度的重液。隨后將各個密度級的煤樣用清水沖去氯化鋅后分別烘干、稱重、計算產率并化驗灰分,最后得到煤炭的密度組成狀況。小浮沉由于煤樣粒度細,沉降速度慢,因此必須在離心力場中進行,為避免氯化鋅水溶液粘度大、產物清洗困難的缺點,一般采用四氯化碳、苯及三溴甲烷等有機溶液配置重液。
浮沉試驗的主要弊病在于:(1)配置重液的氯化鋅或其他有機溶劑存在腐蝕性,對人體會產生危害,還有可能同煤樣發生化學反應;(2)試驗過程復雜、成本高、勞動強度大且耗時,尤其對于細粒煤,由于其沉降速度較慢,因此耗時更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不需要配置重液的條件下,操作簡便、省時、省力,能夠測定煤炭密度組成狀況的煤用液固流態化浮沉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渦流管、下閥門、上閥門、工作篩、流化床、溢流口、溢流槽、測壓口、切向給水管,流化床固定連接在渦流管的上部,渦流管的側邊設置有切向給水管,流化床的兩側分別固定設置有下閥門、上閥門及一列測壓口,流化床下端內部固定設置了一個工作篩,流化床的頂端固定設置了一個溢流槽,溢流槽的側壁固定設置有溢流口。
所述的渦流管的內上部固定設置了一個水流篩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理工大學,未經河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902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涂布機
- 下一篇:一種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