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臥式反燒環保蒸汽鍋爐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89400.X | 申請日: | 2007-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29712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康縣銀晨鍋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2B31/00 | 分類號: | F22B3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61423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臥式 環保 蒸汽鍋爐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鍋爐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三回程燃煤環保鍋爐。
背景技術
目前,工業鍋爐在制造中仍然是追求強化燃燒和強化傳熱及對環境的保護,其主要措施是:一是提高煙氣流速,二是增加輻射受熱面的比例及在爐膛內布置消煙除塵措施。前者的弊端是時鍋爐設備增加,結構復雜化;后者雜限制了低熱值煤種的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對前述已知鍋爐設計的弊端進行改進,使設備布置合理化、減少煙塵的排放和噪音污染,并能適用于低熱值煤種使用。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內容是:構造這樣一臺臥式反燒環保蒸汽鍋爐,它有燃燒區和對流管束區構成,其主要結構特點是:
1、鍋爐形式為臥式快裝水管鍋爐,煙氣循環為三回程結構。該鍋爐有上、下兩個縱向布置的鍋筒。上鍋筒的前部與兩側水冷壁管組成爐膛輻射受熱面,后部與下鍋筒之間由彎曲的管子組成對流受熱面。在爐膛前部及兩側各布置一個集箱。在鍋筒與集箱之間連接兩組水冷壁管,分別置于爐膛兩側。爐膛兩側的水冷壁管外側鑲嵌有密封的耐火材料,這些密封耐火材料即構成爐膛的兩側爐墻,置于爐膛內的管為鍋爐的水冷壁管,其余的管為鍋爐的對流管束。水冷壁管與對流管束形成封閉的水循環回路。所述燃燒區和對流管束區由隔墻分成前后兩個空間,前面的空間裝設雙層爐排構成明火燃燒室;后面的空間,由下鍋筒和對流管束形成煙氣通道和積塵室和煙氣通道。
2、設計性能先進:
該鍋爐主要受熱面管采用20#低中壓鍋爐用無縫鋼管制成,鍋筒采用鍋爐專用鋼板制成。鍋筒內徑φ900mm,壁厚10mm,前、左、右集箱采用φ159×6無縫鋼管制成。
3.為了更好的達到爐內除塵目的,在爐膛內布置了17根φ57的水管爐排使燃料有二次燃燒的機會。鍋爐前墻、中間墻以及后墻采用通用耐火磚砌筑而成。
4.爐排配風合理,燃燒室較大,煤種適用性強。適應各類煙煤或無煙煤、混合煤。燃燒充分。由于燃料的二次燃燒,高溫煙氣在爐膛內已充分凈化,飛灰粒子由中間墻通道進入前對流管束,因而消煙除塵效果好。
5.水循環簡單,受壓部件結構合理,在保證水質的情下,完全可以安全運行。
6.燃燒設備為快裝手搖活動爐排,燃燒設備在廠內制造安裝完畢,運輸至工地后直接安裝在地基上即可。具有結構合理、緊湊,鋼材耗量低,使鍋爐性能、重量、結構尺寸與國內同容量產品相比具有明顯的先進性。
本實用新型的的優點可由上述結構特征的分析得出:
1、雙層爐排明火反燒的燃燒方式,而且又處于高溫的爐膛中,有利于提高爐膛溫度,降低化學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和固體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并減少碳黑的生成,增加對低發熱煤種的適用性。
2、在鍋爐下鍋筒上部加設兩層折煙墻,既能保證煙氣在下鍋筒對流管束區的橫行沖刷、增強換熱效果,又能增加煙氣流程,實現充分換熱和煙塵沉積。
3、爐排配風合理,燃燒室較大,煤種適應性強。適應各類煙煤或無煙煤、混合煤,燃燒充分。由于燃料的二次燃燒,高溫煙氣在爐膛內已充分凈化,飛灰粒子由隔墻進入對流管束,減少了煙塵的排放量,有利于環保。
4、爐膛與對流管束區隔開,水管爐排面積和對流換熱面積又可以同步的增加,這種鍋爐使鍋爐的除塵效果得以實現。也使得在鍋爐配套設備中省去省煤器等龐大、耗能、需要造作維護的裝置成為可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煙氣流向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A--A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B--B剖視圖。
圖中:1.上鍋筒,2.內水冷壁管,3.水冷爐排,4.下爐排,5.積塵室,6.下鍋筒,7.折煙墻,8.對流管束區,9.下部煙氣入口處,10.隔墻。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可依據說明書附圖給予描述。
顆粒大致均勻的燃料由人工投落在布置在爐膛內的水冷爐排上3上,利用下爐排4的火源進行著火燃燒,在上爐排和下爐排之間經過燃燒產生的高溫輻射加熱水冷爐排管和上鍋筒1及爐膛內水冷壁管2的同時,在低煙氣流速狀態下的高溫煙氣經過隔墻10下部的煙氣入口處9進入到下鍋筒6上部的對流管束區8,爐膛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通過折煙墻7對對流管束進行橫向沖刷,實現了充分的熱交換。與此同時,煙氣在對流管束區內實現了煙塵分離,沉降物落入下鍋筒兩側的積塵室5,由人工對其進行定期清除。符合規定排放標準的煙氣,最后通過煙氣出口進入煙道,由煙道至煙囪將煙氣排入大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康縣銀晨鍋爐有限公司,未經太康縣銀晨鍋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8940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