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液壓單動、聯動雙控剎車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88035.0 | 申請日: | 2007-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579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瑞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瑞東 |
| 主分類號: | B62L3/08 | 分類號: | B62L3/08 |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達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凌峰 |
| 地址: | 334600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壓 聯動 剎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托車剎車,尤其涉及一種液壓單動、聯動雙控剎車。
背景技術
液壓剎車靈敏度高、制動力大、操作輕便,在兩輪摩托車上已廣泛應用。但現有的液壓剎車均為單動剎車——其中手控部分,手剎手柄握緊使前剎儲油槽內油壓增大,前剎儲油槽連接空心通油柱,空心通油柱上有前剎出油口,前剎出油口部分通過油管接頭、前剎油管連接至剎車制動部分,剎車油延管路移動制動剎車;腳控部分,制動腔內裝有用活塞柱連接的上、下皮碗,上皮碗上方是回位彈簧,下皮碗下方是制動頂桿,制動頂桿延伸至制動腔外,位于上皮碗處設有進油口,進油口用管路與后剎儲油槽連接,制動腔上方還設有后剎出油接口,它通過后剎出油管連接著后輪剎車制動部分,進油口中有一個微油孔和一個油孔。剎車未制動時上皮碗位于兩孔之間,當剎車制動時,制動頂桿向上移動,上皮碗走過微油孔,壓迫剎車油向后剎出油接口及后輪剎車制動部分流動,制動剎車。這種手剎單獨控制前輪、腳剎單獨控制后輪結的剎車結構缺點是:像傳統鋼絲控制的剎車一樣,當高速行駛或下坡時,必須使用腳剎或手、腳剎同時制動,否則極易造成翻車。若遇緊急情況需要快速剎車,則必須手、腳剎同時配合制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壓單動、聯動雙控剎車。它通過對結構改進,將原本孤立的前后、輪剎車連接為一個整體,從而實現手剎同時控制前、后輪剎車的聯動剎車形式,并可以在單動、聯動間方便的切換。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來實現的:手控部分儲油槽連接空心通油柱,空心通油柱上有前剎出油口,前剎出油口部分通過油管接頭、前剎油管連接至剎車制動部分;腳控部分的制動腔內裝有用活塞柱連接的上、下皮碗,上皮碗上方是回位彈簧,下皮碗下方是制動頂桿,制動頂桿延伸至制動腔外,位于上皮碗處設有進油口,制動腔上方還設有后剎出油接口,它連接著后剎出油管,在空心通油柱上增加一個后制動出油口,后制動出油口通過輸油管連接至腳控部分的進油口,空心通油柱上還連有調節閥,調節閥前端。空心通油柱中空部分帶有一錐形面,錐形面右側內徑比左側大,右側中空部分帶有內螺紋,連接調節閥,前剎出油口位于錐形面左邊,后制動出油口位于錐形面右邊。調節閥上帶有外螺紋,最左側為錐形,調節閥可以在空心通油柱中沿螺紋旋進或后退,旋進后調節閥左側頂端與錐形面頂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僅用手剎即可實現聯動剎車,且可以方便的切換到單動模式,提高了摩托車制動靈敏性、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中,1、調節閥?2、緊固螺帽?3、空心通油柱?4、墊片?5、防串油隔離墊片?6、油管接頭?7、儲油槽?8、后制動出油口?9、前剎出油口?10、前剎油管?11、輸油管?12、放氣螺?13、回位彈簧?14、進油口?15、微油孔?16、油孔?17、制動頂桿?18、制動腔?19、后剎出油管?20、后剎出油接口?21、上皮碗?22、活塞柱?23、下皮碗1-11屬于手控部分,12-23屬于腳控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瑞東,未經張瑞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880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