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醫用導便管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87745.1 | 申請日: | 200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8572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黃緒群;於君蘭;周俊霞;唐菲;於健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緒群 |
| 主分類號: | A61F5/44 | 分類號: | A61F5/44;A61M39/00;A61M3/02 |
| 代理公司: | 黃石市三益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饒建華 |
| 地址: | 435000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醫用 導便管 | ||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護理器具,是一種醫用導便管。
(二)背景技術:臨床上危急重癥、昏迷、各種病因衰竭及截癱病人多有大便失禁,由于其肛門括約肌松馳、大便控制功能發生障礙,使大便不由自主地溢出肛門,導致肛周皮膚炎性反應,甚至引起肛周皮膚潰瘍、壞死,極大增加了病人痛苦,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存質量;同時由于大便隨時都解出,為清潔污物,家屬和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大,不衛生。
(三)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大便失禁的重癥病人護理困難的問題,提供一種醫用導便管。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方案是:一種醫用導便管,具有大便引流管,其特征是:緊靠大便引流管內壁軸向布置有一灌腸管,灌腸管的進口端伸出大便引流管的外部,且在大便引流管的前端外壁設置有直腸水囊,與直腸水囊連接裝有注水管,注水管緊靠大便引流管的內壁布置,注水管的進水口端伸出大便引流管的外部,且注水管進口端裝有單向閥。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設置在大便引流管前端的直腸水囊為多皺褶環形水囊。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這類患者由于腸蠕動減弱,并不總是解出水樣稀便,而是稀便、軟便和硬便不規律出現。本實用新型不但可以引流稀便,也可以預處理軟便或者硬便。
2.通過引流大便,有效減輕了病人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質量。
3.大大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節約費用,通過大便失禁引流裝置直接引流大便,大大降低了紙巾、床單、手套用量等,明顯減低了病人的經濟負擔。
4.本實用新型不用氣囊,而是用水囊,是因為可以明確水囊的實際注入量。
(四)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面圖。
圖中:1-直腸水囊,2-大便引流管,3-灌腸管,4-注水管,5-單向閥。
(五)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采用PVC塑料管作大便引流管2,其尾端為漏斗形,以方便連接大便儲留袋。緊靠大便引流管2內壁軸向布置有一根PVC材料制作的灌腸管3,灌腸管的進口端伸出大便引流管2的外部;且在大便引流管2的前端外壁設置有直腸水囊1,該直腸水囊1為多皺褶環形水囊,系采用乳膠制成,與直腸水囊1連接有一注水管4,該注水管4設置在大便引流管2內,注水管4的進水口段伸出大便引流管2外部,且在注水管4的進口處裝上單向閥5,即構成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方法是:操作時病人取平臥位或側臥位,操作者戴手套后,先檢查本實用新型有無破損、漏氣,用石蠟油潤滑肛管前端,將本實用新型自病人肛門插入14-16cm,用流向器抽生理鹽水(量50-60ml),通過注水管4注入直腸水囊1內,然后向外輕拉,有阻力時表明已卡在肛門括約肌上方,繼續向直腸水囊1內注水10ml,使大便引流管2在腸道內位置固定為止,檢查肛門處無糞液外漏后,取出流向器,將大便儲留袋固定于床旁,并使大便引流管2與之對接,即可有效地引流稀大便。對于軟便或者硬便,我們通過灌直腸水囊1灌注灌腸液體,軟化大便使其流出。對于用醫用導便管前已經形成的硬便,必須先期處理(如清潔灌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緒群,未經黃緒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877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肋骨骨折低溫可塑模型外固定夾板
- 下一篇:雙螺旋換熱反應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