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骨微循環誘導重建泵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84790.1 | 申請日: | 2007-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3664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屯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屯君 |
| 主分類號: | A61M5/145 | 分類號: | A61M5/145;A61M5/14 |
| 代理公司: | 黃石市三益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瞿暉 |
| 地址: | 43510***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循環 誘導 重建 | ||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骨組織缺血性疾病及骨折治療的骨微循環誘導重建泵。
(二)背景技術:本發明人在先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200320125587.6“骨折微循環誘導輸液器”,能在不用X線照射下直接將藥物輸入骨折斷端處,持續誘導骨折斷端微循環重建,與常規方法相比,骨折愈合相對較快,減輕了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在促進骨折愈合方面提出了一個新的治療思路。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尚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方面,如給藥裝置金屬導管出藥端加工的微孔易被倒流的血液阻塞,影響后續給藥的效果;同時,原貯藥裝置為氣囊充氣后間接加壓,導致出藥導管遠端壓力不足,不能保證將藥物充分均勻地滴注至斷端每一部位。
(三)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對在先申請的“骨折微循環誘導器”的部分結構進行改進,使導管出藥端微孔不易阻塞,保證每次給藥順暢;同時,施以導管出藥遠端足夠的壓力,使藥液呈噴射狀滴注并均勻接觸骨膜下。
本實用新型的骨微循環誘導重建泵,包括貯藥加壓裝置,給藥裝置以及設置在貯藥、給藥裝置之間的輸液管,輸液管上裝有管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給藥裝置包括連接座、內外導管;所述連接座下端與外導管連接,連接座上設置有可供內導管上下移動的滑槽;連接座一側設有與前述輸液管連接的進藥管孔;所述內管置于外管內,內導管前端亦開有與前述進藥管孔相匹配的進藥口,內管一側裝有手柄;所述內外導管的出藥端均開有微孔。
所述內外導管上的微孔上下錯開設置,其錯開的距離與連接座內導管移至滑槽頂部的距離相等,使用時,再通過移動內導管對齊微孔。
為防止內導管在外導管內旋轉而導致微孔不能對準,沿內導管外壁和外導管內壁分別設置有互相匹配的凸起或凹槽,對內導管進行定位,使其只能沿滑槽軸向活動而無法徑向轉動。
所述貯藥瓶上部設置有活塞式推注裝置,包括半球形推注頭、活塞桿以及設置在活塞桿外的密封伸縮氣囊,貯藥瓶一側設置有活塞定位架。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是:將內外雙層導管出藥端植入患者骨膜下,通過固定環固定于健康皮膚。一般植入后3天將連接座與輸液管對接,通過手柄移動內導管至滑槽頂部。此時,內管上部進藥口與連接座進藥管孔對齊,內外導管出藥端的出藥微孔亦互相對齊;人工推動活塞裝置將貯藥瓶中的藥液推出,每天5ml,分7-14天給藥;每次給藥完畢,滑動內導管,使內管上部進藥口與進藥管孔、內外管出藥微孔錯開一定位置,以保證整個系統的密封以及防止血液倒流阻塞微孔。如此類推,直到按要求輸完全部藥液為止。通過血管造影,確認骨組織血供恢復良好,必要時,可用本裝置推注骨折誘導劑,即可拔除導管。
本實用新型經過上述改進后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貯藥裝置活塞人工推注給藥,可使導管遠端藥液呈噴射狀均勻滴注至骨膜下,及時有效地恢復骨組織血供,加速骨折愈合,克服了原裝置由于壓力不足所造成的藥液不能均勻送至遠端導管的不足。
(2)每次給藥完畢后,通過手柄將內管沿滑槽上滑至滑槽頂部,此時內外導管出藥微孔即錯開位置呈封閉狀,有效地防止了血液倒流而引起的微孔阻塞。
(四)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給藥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上部貯藥加壓裝置,下部給藥裝置以及輸液管構成,其中貯液加壓裝置包括貯藥瓶1,貯藥瓶底部設有進藥口2,出藥口3,出藥口連接有輸液管4,輸液管上裝有管閥5,輸液管后部連接的是軟導管6,貯藥瓶上部設置有活塞式推注裝置,包括半球形推注頭7,活塞桿8,活塞桿外設置有密封伸縮氣囊9,在貯藥瓶一側還裝有定位架10,以避免推注裝置反彈??傊麄€結構既要滿足推注加藥的壓力,又要確保整個貯藥加壓裝置處于密封狀態下。給藥裝置的結構如圖2中所示,它包括連接座11,內外導管12、13,連接座下端與外導管13的喇叭口連接,連接座內開有滑槽14,內導管12置于外導管13內,其上端至滑槽內并可沿滑槽移動一定的距離(3mm)。連接座一側開有與上述輸液軟導管6連接的進藥管孔15,內導管前端亦開有與此進藥管孔相匹配的進藥口16,在進藥口的對側裝有方便內管沿滑槽移動的手柄17,在內外導管的出藥端均開有出藥微孔18。如圖3中所示,沿內導管外壁設有凹槽19,沿外導管內壁設有凸起20,彼此互相卡入定位,以避免內導管軸向轉動而導致加藥時出藥微孔不能對齊。不給藥時,上部進藥管孔及進藥口以及內外導管的出藥微孔位置是錯開的;需要給藥時,移動手柄將內導管沿滑槽上移,導通進藥口和對齊上下出藥微孔;如此操作,即可達到本實用新型之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屯君,未經王屯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8479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