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向真空自密封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82419.1 | 申請日: | 2007-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2606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莘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莘 |
| 主分類號: | F16L9/08 | 分類號: | F16L9/08;F16L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向 真空 密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真空密封裝置,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應用于爆炸法復合雙金屬管中的雙向真空自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爆炸法復合生產雙金屬管時,將襯管穿入基管中,在水中利用置于襯管內的炸藥爆炸產生的能量,通過介質水傳遞,使襯管發生塑性變形至與外層基管內壁緊密復合。為保證復合質量,采用一種套管對基管和襯管定位,使兩管間隙均勻,并用封口膠帶將該套管分別與基管和襯管纏繞進行密封,然后通過套管上的抽氣孔將兩管間隙中的空氣抽排至真空。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是:在水中爆炸復合時,因襯管瞬間塑性變形而發生縱向收縮位移,使襯管與套管纏繞密封被破壞而密封失效,由于兩管間毛細現象,導致水及雜質迅速進入復合管復合層,嚴重影響產品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向真空自密封裝置,使基管與襯管兩管間隙的真空度,在水中爆炸復合雙金屬管前、后均保持不變,從而避免水及雜質進入基管與襯管的間隙,提高產品質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向真空自密封裝置,所述雙向真空自密封裝置包括連接體、基管密封壓蓋、襯管密封壓蓋、快裝接頭和抽真空通道,其中,連接體、基管密封壓蓋、襯管密封壓蓋均為中空的圓環形,連接體覆蓋基管與襯管的交接面,基管密封壓蓋、襯管密封壓蓋分別設置于連接體的兩側,并分別通過連接螺栓與連接體相連,在連接體的一端設置一個抽氣孔,抽氣孔與抽真空通道連接,快裝接頭通過連接螺孔與抽氣孔相連。
所述基管密封壓蓋、基管、連接體共同形成第一空間,內設與第一空間大小和形狀皆相同的基管橡膠密封圈;襯管密封壓蓋、襯管、連接體共同形成第二空間,內設與第二空間大小和形狀皆相同的襯管橡膠密封圈。
所述第一空間中與基管密封壓蓋相連接的部分為錐形,與連接體相連接的部分為方形。
所述基管橡膠密封圈唇部內徑在初始狀態下小于基管的外徑至少1mm,襯管橡膠密封圈唇部內徑在初始狀態下小于襯管的外徑至少1mm。
所述連接體的內環面設有一個錐面。
將基管密封壓蓋和基管橡膠密封圈裝在基管上,再將連接體套裝在基管和襯管的交接面上,用連接螺栓將基管密封壓蓋與連接體連接;并將襯管橡膠密封圈裝在襯管上,然后用連接螺栓將襯管密封壓蓋與連接體連接,分別壓縮兩個密封圈與基管和襯管進行密封并定位,使兩管間隙均勻。通過快裝接頭和抽氣孔將兩管間隙中的空氣抽排至真空,在大氣壓作用下,兩個橡膠密封圈分別向基管和襯管表面壓縮,從而實現與基管和襯管雙向自密封,在水中爆炸復合雙金屬管時,爆炸前、后兩管間隙的真空度保持不變。
本實用新型中基管密封壓蓋和襯管密封壓蓋結構相同,附圖中合稱密封壓蓋;基管橡膠密封圈和襯管橡膠密封圈結構相同,附圖中合稱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基管與襯管間隙的完全自密封,避免了水及雜質進入間隙的可能,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主要應用于復合雙金屬管生產領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截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密封壓蓋截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連接體截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密封圈截面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連接螺栓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快裝接頭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名稱為:1-襯管,2-基管,3-基管密封壓蓋,4-襯管密封壓蓋,5-連接體,6-快裝接頭,7-襯管橡膠密封圈,8-基管橡膠密封圈,9-連接螺栓,10-連接螺孔,11-抽氣孔,12-密封圈唇部,13-錐面,14-第一空間,15-第二空間,16-抽真空通道,17-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將基管密封壓蓋3和基管橡膠密封圈8套裝在基管2上,用連接體5將基管2與襯管1連接在一起,基管抵至第一空間14的錐面13上,再將基管橡膠密封圈8和襯管橡膠密封圈7分別裝在密封臺階上,然后通過連接螺栓9分別將基管密封壓蓋3、襯管密封壓蓋4與連接體5連接,并壓縮基管橡膠密封圈8和襯管橡膠密封圈7進行密封,同時使兩管環向間隙17均勻。快裝接頭6通過連接螺孔10與抽氣孔11連接,并通過抽真空通道16連接,對兩管間隙抽氣至真空,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密封圈唇部12受到環向壓縮,實現自密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莘,未經王莘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824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化學發光裝置
- 下一篇:提升機閘瓦性能綜合檢測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