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有余熱回收器的液化汽爐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81512.0 | 申請日: | 2007-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4163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29 |
| 發明(設計)人: | 鄭學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學明 |
| 主分類號: | F24C3/02 | 分類號: | F24C3/02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蘇家達 |
| 地址: | 542508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余熱 回收 液化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燃氣爐,特別是一種有余熱回收器的液化汽爐。
(二)背景技術:
燃氣爐在使用時,受熱物體如鍋體等是用支架直接架設于爐頭上,爐頭燃燒的火焰直接對鍋底進行加熱,由于火焰暴露于空氣中呈開放狀,故大量的熱量從爐頭與鍋底之間散發到空氣中,使得熱能白白浪費掉。為保護熱量免于散發,現行燃氣爐配套使用的支架帶有托盤,托盤的圍護將爐頭與鍋底之間的空間包圍,使火焰集中于托盤內燃燒,對防止熱量的散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經研究表明,燃氣在燃燒時,其混合空氣的溫度對加熱溫度也起著一定的作用,當進入爐堂內的混合空氣高于常溫空氣溫度時,爐堂內的燃燒溫度得以提高,而這一點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因此只是在燃氣爐的火焰保溫方面作文章,效果往往達不到最好。
(三)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燃氣爐灶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能對混合空氣進行加熱、體現出更高節能效率的有余熱回收器的液化汽爐。
能夠實現上述目的的有余熱回收器的液化汽爐,所不同的是它包括有余熱回收器,余熱回收器由上下層同軸心的環蓋及圍邊構成,在余熱回收器的內部間隔設有出煙管和進氣管,出煙管最好是懸空設置,出煙管和進氣管的進、出口間隔設置在余熱回收器中間的內環處,而余熱回收器的內環處圍住燃氣噴管,出煙管和進氣管的出、進口間隔設置在余熱回收器的外環處。使用本實用新型時,液化汽爐燃燒的火煙進入余熱回收器的出煙管,熱量得以保存,并加熱進氣管中的空氣,此時的余熱回收器為一高溫發熱體,其產生的輻射熱持續對受熱體進行加溫。液化汽爐燃燒時所需要的空氣由于負壓作用源源不斷地從進氣管補充進入,維持液化汽爐的正常燃燒,此時進入的空氣已被加熱,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液化汽爐的燃燒溫度。
為延長燃燒的余火在余熱回收器中的停留時間,出煙管的行程越長越好,使用螺旋狀的出煙管是一種較好方案。
為制作方便,出煙管可以由螺旋狀隔板圍成,相鄰出煙管隔板之間的保持一定的空隙形成螺旋狀進氣管,進氣管中間設有將進氣管分成兩路的隔片。
余熱回收器的內環處配合有環套,環套的作用是增強余熱回收器內環處的承載強度,環套圓周上開設有間隔的管口,管口與出煙管的進口對應,管口之間的間隙口對應著進氣管的出口;間隙口處設有分流片,將進入的空氣從環套的底部和分流片的內外兩邊進入燃燒區域,避免空氣流動不平均。
環套內還設有間隙套裝配合的擋套,擋套的圓周頂部還可以制成鋸齒狀,鋸齒狀擋套頂部低于環套的管口頂部,以利于形成環狀火煙,使火焰與受熱體的接觸面流速平均;擋套底部與環套底部平齊,擋套與環套之間的配合間隙為過火間隙。
為方便配裝,余熱回收器的內環與環套采取上口大下口小的錐面配合,即環套為錐臺形環套,其上的管口則相應為上大下小的梯形口。而與環套套裝配合的擋套也呈錐臺形狀。
為配合余熱回收器的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燃氣噴管還可以進行升降,以調節火焰到受熱體之間的距離,方案是燃氣噴管安裝在液化汽爐內的升降裝置上。
一種簡單的升降裝置包括垂直軸、套筒、齒條、齒輪、水平軸、軸承座和手輪:在液化汽爐內,垂直軸固定安裝在燃氣噴管旁,垂直軸上分別套裝有套筒,套筒與燃氣噴管固連,套筒上還安裝有與垂直軸方向一致的齒輪;水平軸置于固定安裝的軸承座內,水平軸的內端同軸固連與齒條嚙合的齒輪,水平軸的外端同軸固連手輪,手輪位于液化汽爐外。操縱手輪,可以很方便的調節燃氣噴管的高度,以達到使用要求。
出煙管出口的位置最好是安排在余熱回收器的上層環蓋外緣,并通過垂直管道向上排放,目的還是讓余火靠近受熱體,避免任何一點的熱量浪費;而進氣管的進口則可以開設在余熱回收器的圍邊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有余熱回收器的液化汽爐采用獨特的余熱回收器結構,能夠對燃燒余熱進行收集,繼續對受熱體進行加熱,比目前的液化汽爐灶更節約燃氣。
(四)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中余熱回收器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余熱回收器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與余熱回收器配合的環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與圖3配合的擋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實施方式中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號標識:1、上環蓋;2、下環蓋;3、圍邊;4、出煙管;5、進氣管;6、環套;6-1、管口;6-2、間隙口;7、隔片;8、燃氣噴管;9、垂直軸;10、套筒;11、齒條;12、齒輪;13、水平軸;14、軸承座;15、手輪;16、擋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學明,未經鄭學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815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