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機箱散熱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081277.7 | 申請日: | 2007-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519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任震宇;雷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邁普(四川)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宏;吳彥峰 |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箱 散熱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電子產品的機箱散熱系統,特別涉及一種通信電子產品的機箱散熱系統。
背景技術
在采用多風扇散熱的通信電子產品的機箱中,散熱系統一般分為兩種結構:一種是所有的散熱風扇全部安裝為一個整體;另一種是將一至多個散熱風扇設計為可以獨立插拔的子單元,以便于在風扇故障時可以直接在線更換散熱風扇子單元。在利用以上兩種散熱系統設計的通信電子產品機箱中,如果沒有設置相應的備份方案,則所有的風扇加起來雖然可以滿足整個產品的散熱需求,一旦一個或多個散熱風扇產生故障而又長時間沒有得到維修時,可能會導致系統溫度升高,影響產品的正常使用,為了解決此問題,在以上兩種風扇散熱系統中通常采用如下幾個方法:測量風扇的轉速,利用轉速判斷出其中的一個或多個風扇出現故障后,使剩余的風扇以更高的速度運轉,以便彌補由于風扇損壞造成的散熱損耗;但是控制風扇轉速的電路往往比較復雜且成本比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通過控制風扇轉速來解決散熱系統部分故障存在的電路復雜且成本較高的問題,提供一種改進的機箱散熱系統,可以在機箱內的散熱風扇部分故障時,通過關閉相應發熱組件來解決散熱問題,保障機箱內電子產品的正常工作,而且這種機箱散熱系統具有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機箱散熱系統,包括發熱部件和設置在機箱內的散熱部件,所述散熱部件為數量至少兩個的散熱風扇組,發熱部件為與散熱風扇組對應的發熱模塊組,每個散熱風扇組內分別設置有散熱模塊,該散熱模塊與相對應的發熱模塊組內的控制器件電連接。
作為更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散熱風扇組與相對應的發熱模塊組構成獨立散熱通道。
再具體而言,所述每個散熱風扇組內至少包括一個散熱模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散熱模塊是指散熱風扇。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散熱模塊是指包括至少一個散熱風扇的子單元。
本實用新型每個散熱風扇組與相對應的發熱模塊組構成獨立的散熱通道,彼此不會產生干擾,在某個散熱風扇組或其內的散熱模塊發生故障停轉時,可以檢測散熱風扇組內的散熱模塊狀態,通過主處理器向相對應的發熱模塊組的控制部件輸出電信號,控制相對應的發熱模塊或其內的發熱器件關閉,由于每個散熱風扇組與發熱模塊組都是相對應的獨立散熱通道,因此不會影響到其它的散熱風扇組和發熱模塊組的正常工作,而且通過關閉相應的發熱模塊組或發熱器件,減少了發熱量,保證了整體系統的散熱水平,實現控制系統溫度的目的。
可見,采用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以在機箱內的散熱風扇部分故障時,通過關閉相應發熱組件來解決散熱問題,保障機箱內電子產品的正常工作,而且與現有的控制風扇轉速的技術方案相比,具有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的優點,適用于各種電子產品,特別是連續工作的通信電子產品的散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框架結構側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機箱散熱系統,包括發熱部件和設置在機箱內的散熱部件,所述散熱部件為數量至少兩個的散熱風扇組,發熱部件為與散熱風扇組對應的發熱模塊組,每個散熱風扇組內分別設置有散熱模塊,該散熱模塊與相對應的發熱模塊組內的控制器件電連接。散熱風扇組與相對應的發熱模塊組構成獨立散熱通道。每個散熱風扇組內至少包括一個散熱風扇。每個散熱風扇組內至少包括一個散熱風扇子單元。
實施例:
首先將電子產品機箱中所有的散熱模塊即散熱風扇分為若干個具有局部散熱功能的散熱風扇組,然后再將需要散熱的發熱模塊分為若干發熱模塊組,如圖1的A1~An,A1表示第一散熱風扇組,B1表示第一發熱模塊組,依次類推,An表示第n組散熱風扇組,Bn表示第n發熱模塊組,各個散熱風扇組與發熱模塊組依次排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邁普(四川)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邁普(四川)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8127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