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79310.2 | 申請日: | 2007-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2945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05 |
| 發明(設計)人: | 許艾莎;顏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A41D19/00 | 分類號: | A41D19/00;A41D19/01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亞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楊保剛 |
| 地址: | 611130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丟失 護腕 方便 手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活用品,具體涉及一種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
背景技術
手套作為一種生活用品,具有保暖、防凍、防止手部受到損傷等作用,主要應用于冬天保暖、勞動保護等領域。手套的常用材質有橡膠、皮革、毛線、纖維、棉質、塑料等,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合。冬天,戴手套為手保暖是極普遍的一種現象。戴手套做事時常常會感覺不方便,而將手套摘下又會覺得手冷。將手套摘下放在一旁,有時會被遺忘而丟失。另外,目前的手套還存在功能單一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手套,該手套結構簡單合理、外形美觀,具備手套的保暖功能,保證做事方便,還能當作護腕使用,手套始終戴在手腕上,解決了做事時隨手擱放、丟失手套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構造一種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包括手掌套和手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掌套為兩端開口的圓筒狀結構,一端與手指套連接在一起;所述手掌套的一側設置有大拇指孔,手掌套的中部設置有母扣;所述手指套為一端開口的圓筒狀結構,另一端設置為緊口封閉結構;所述手指套的手背側中部設置有子扣,開口端與手掌套連接在一起。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掌套和手指套在手背側連接在一起,手心側開口處設置有粘結條。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該手套結構簡單合理、外形美觀;當手掌套和手指套在手心開口處粘結為一體時,具備手套的保暖功能;當撕開粘結處、手指套后翻子母扣扣合時,全部手指外露,保證做事方便;手掌套套在手腕部位時,還能當作護腕使用;不論何種用途,手套始終戴在手腕上,解決了做事時隨手擱放、丟失手套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手背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手心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折疊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折疊使用時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做護腕使用時的示意圖。
其中,1、手掌套,2、手指套,3、大拇指孔,4、子母扣的母扣,5、子母扣的子扣,6、粘結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包括手掌套1和手指套2,所述手掌套1與手指套2開口端連接在一起;所述手掌套1為兩端開口的圓筒狀結構,一端與手指套2連接在一起;所述手掌套1的一側設置有大拇指孔3,手掌套1的中部設置有手指套母扣4;所述手掌套為圓筒狀結構,一端設置為緊口,另一端與手指套2連接在一起;所述手掌套1緊口端設置有手指套子扣5;所述手掌套1和手指套2在手背側連接成一個整體。
如圖2所示,所述手掌套1和手指套2在手心側開口處設置有粘結條6。正常保暖使用時,大拇指縮入大拇指孔3內與其他四指都放在手指套內,手指套2和手掌套1通過粘結條6緊密連接在一起。
如圖3所示,所述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的手掌套1和手指套2從連接處可沿手背側折疊180度,手掌套1上的母扣4和手指套2上的子扣5能扣合在一起。
如圖4所示,所述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在使用時,為方便帶著手套做事情,可將手掌套1和手指套2從連接處可沿手背側折疊180度,手掌套1上的母扣4和手指套2上的子扣5扣合在一起。大拇指從大拇指孔3中鉆出來,其余四個手指從手掌套1與手指套2連接處伸出來。
如圖5所示,所述防丟失護腕式方便手套在作護腕使用時,可將手掌套1和手指套2從連接處可沿手背側折疊180度,手掌套1上的母扣4和手指套2上的子扣5扣合在一起。將手掌套往腕關節方向拉,大拇指和其余四個手指都從手掌套1與手指套2連接處伸出來。
該手套可采用的材質有橡膠、皮革、毛線、纖維、棉質、塑料等,可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合。該手套還可設置多種圖案,美觀實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未經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793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