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力電纜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74859.2 | 申請日: | 2007-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4978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志強;鐘曙光;匡松文;潘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南大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9/02 | 分類號: | H01B9/02;H01B7/02;H01B7/17;H01B3/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瑩 |
| 地址: | 201109***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力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力電纜,尤其涉及一種三元乙丙橡膠絕緣不粘性護套電力軟電纜,特別適用于含鹽量高的內陸湖地區,例如內蒙古阿拉善、青海湖、山西運城、西藏納木錯等等,還有山東、江蘇、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的廣大沿海地區作為從事制鹽或鹽化工行業的供電電纜。屬于電纜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我國擁有許多內陸湖,其中相當一部分內陸湖的含鹽量很高,例如新疆鹽湖、內蒙古阿拉善、青海湖、山西運城、西藏納木錯等等內陸湖,加上我國的海岸線極長,例如渤海灣的山東以及江蘇、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廣大沿海省市地區從事制鹽或鹽化工的大型企業甚多,但他們都存在同一個問題:作為傳輸電能的供電電纜,由于采用浮筒支撐方式,敷設在湖面或海水上方,電纜表面很容易結鹽,并且會越結越厚,不但相應增加了電纜的自重,容易腐蝕電纜,而且影響電纜散熱,最終其后果只能降低電纜導體的載流量和電纜的使用壽命,再者為了不增加電纜的自重,目前的電纜都是單芯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力電纜,該電纜具有良好的柔軟性、護套有優良的防水和防止表面結鹽性能,適合于制鹽湖海地區作為傳輸電能的主干線路。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力電纜,包括導體、A半導電尼龍帶、導體屏蔽層、橡膠絕緣層、絕緣屏蔽層、B半導電尼龍帶、C半導電尼龍帶、內護套、阻水帶和外護套,導體外設有A半導電尼龍帶,A半導電尼龍帶和橡膠絕緣層之間設有導體屏蔽層,在橡膠絕緣層和B半導電尼龍帶之間設有絕緣屏蔽層,絕緣屏蔽層外通過B半導電尼龍帶、C半導電尼龍帶設有內護套,內護套外通過阻水帶設有外護套,其特征在于,在B半導電尼龍帶和C半導電尼龍帶之間設有鍍錫軟銅絲編織屏蔽層,在內護套和阻水帶之間設有尼龍絲編織屏蔽層,所述的外護套為摻入熔性聚四氟乙烯的氯磺化聚乙烯橡皮外護套。
所述的導體1由多根鍍錫退火軟銅絲絞合而成;所述的導體屏蔽層為半導電乙丙橡膠層;所述的橡膠絕緣層為三元乙丙橡膠絕緣層,絕緣材料采用比塑料絕緣柔軟得多的三元乙丙橡膠絕緣料,乙丙橡膠絕緣材料適用于中、低壓電力電纜,其耐溫等級與交聯聚乙烯絕緣材料相當,為90℃,既柔軟又能承受高電壓,使其成為要求移動的電纜所首選的絕緣材料。
所述的絕緣屏蔽層為乙烯-醋酸乙烯EVA共聚物的半導電層;所述的內護套為氯磺化聚乙烯橡皮內護套。
本實用新型在B半導電尼龍帶和C半導電尼龍帶之間采用金屬屏蔽,電纜金屬屏蔽形式為鍍錫銅絲編織屏蔽,編織密度達到80%,其外面繞包一層半導電尼龍帶,采用高強度尼龍纖維絲進行編織,以彌補氯磺化聚乙烯橡膠護套機械強度比較差的缺點,在纖維編織層外又重疊繞包一層絕緣阻水帶,以提高電纜的防水性。
采用氯磺化聚乙烯橡皮外護套比較柔軟,長期工作溫度可達90℃,有特別優異的耐氣候老化性能,耐酸、耐堿,能經受各種生物或微生物的侵蝕和破壞,耐臭氧和耐電暈性能優良。而且氯磺化聚乙烯橡膠的吸水性很小,即使將氯磺化聚乙烯橡膠(CSM)浸入水中二年,其力學性能變化都不大,完全符合電纜應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要求。
熔性聚四氟乙烯的加入,極大地改善了護套橡皮的潤滑性,使其具有優良的不粘性和耐磨性。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具有良好的柔軟性、護套有優良的防水和防止表面結鹽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電力電纜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為一種電力電纜結構示意圖,所述的電力電纜由導體1、A半導電尼龍帶2、導體屏蔽層3、橡膠絕緣層4、絕緣屏蔽層5、B半導電尼龍帶6、鍍錫軟銅絲編織屏蔽層7、C半導電尼龍帶8、內護套9、尼龍絲編織屏蔽層10、阻水帶11和外護套12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南大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南大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7485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