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齒輪式泡沫泵組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74442.6 | 申請日: | 2007-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79648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2 |
| 發明(設計)人: | 薛林;李炳泉;王麗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2C31/12 | 分類號: | A62C31/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學雯 |
| 地址: | 200032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 齒輪 泡沫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消防滅火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的來說涉及一種消防用自動供應泡沫的裝置。
背景技術
泡沫消防泵,是泡沫滅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泡沫液與水按比例混合是這個系統必不可少的功能。為實現這一功能,現有多種不同類型的空氣泡沫比例混合器或裝置。它們有的和消防泵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有的則是獨立的裝置。環泵式空氣泡沫比例混合器便是其中之一,它雖然簡單有效,但由于對不同工況的適應性差和操作步驟多,而不適于與自動化控制系統配套。貯罐壓力式空氣泡沫比例混合裝置因使用壓力容器、耐腐蝕橡膠膜,使得整體成本高,造價昂貴,安裝工作復雜,而且泡沫混合液的配比精度不易提高。
目前,國內使用的消防正壓泡沫系統,由液罐、濾清器、泡沫比例混合器、閥門、管路等部件組成,用于3%、6%型B類泡沫和清水泡沫混合的場合,基本滿足要求。但是對于泡沫液和水的混合比為0.1%~1%的A類泡沫應用場合不適應。在國外具有一些可以滿足A類泡沫的泵組,但是結構比較復雜,使用操作步驟繁瑣,在國內維修困難,且價格昂貴。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泡沫泵泡沫混合比精度不高的問題,提供一種電動齒輪式泡沫泵組,該泵組在受控電機的控制下,能根據水流量與預定的混合比要求,提供適當壓力、適當流量的泡沫液進入水流中,形成高精度混合比的混合液。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本實用新型電動齒輪式泡沫泵組,包括齒輪式泡沫泵、泡沫液罐、主流量管道、驅動齒輪式泡沫泵轉動的電機、與電機電路連接并控制電機轉動的指令輸出裝置、與指令輸出裝置電路連接的流量計。齒輪式泡沫泵的進液口連接泡沫液罐,齒輪式泡沫泵的出液口連接主流量管道,流量計設置在主流量管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式泡沫泵包括泵殼、設置在泵殼內與驅動電機輸出軸連接的主動軸、由主動軸驅動的從動軸,所述主動軸上具有一工作齒輪,所述從動軸上與主動軸對應處具有一工作齒輪,所述工作齒輪設置在進液口、出液口之間中間位置,工作齒輪的兩側設置有泡沫液密封體,所述主動軸、從動軸的遠端還設置有傳動齒輪,傳動齒輪兩側設置有普通油封。
所述工作齒輪與主動軸、從動軸通過鍵連接。
所述電機為受控直流電機。
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連接齒輪式泡沫泵的主動軸。
工作時,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系統中,流量計測出主流量管道的流量,指令輸出裝置接受流量計測得的流量信號并結合泡沫混合比的指令進一步控制電機的轉動,使齒輪式泡沫泵輸出一定流量的泡沫液混合在主流量管道中,達到預定的泡沫混合比要求。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可以提供混合比精確的泡沫混合液,可以精確到0.1%~1%,實現節省消防用水、提高滅火效率與減輕消防人員滅火時體力消耗的多重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動齒輪式泡沫泵組的工作系統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齒輪式泡沫泵縱向結構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齒輪式泡沫泵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看圖1,本實用新型電動齒輪式泡沫泵組,其中泡沫液罐1通過管路連接一齒輪式泡沫泵2的進液口,齒輪式泡沫泵2的出液口通過管路連接主流量管3,主流量管3的上游具有一測量水流量的流量計4,流量計4通過電路連接一指令輸出裝置5,指令輸出裝置5通過電路連接一受控電機6,電機6驅動齒輪式泡沫泵2轉動使其正常工作。其中指令輸出裝置5根據流量計4測出的主管道3水流量,結合泡沫混合比指令進行控制電機轉動,使齒輪式泡沫泵2輸出一定量的泡沫液,使得在主流量管道3中的水與泡沫液混合達到預定的泡沫混合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未經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7444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