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半導體器件的內引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074345.7 | 申請日: | 2007-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238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褚衛兵;施震宇;曾小光;陳衛東;羅禮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葵和精密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3/485 | 分類號: | H01L23/485;H01L23/48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恩田旭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國芳 |
| 地址: | 201614上海市松江出***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半導體器件 引線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內引線結構,更具體的,涉及半導體器件的內引線結構用橋接結構。
背景技術
內引線被廣泛用于半導體集成電路、分立元器件和模塊等半導體器件的封裝中,以完成芯片與引線框架內引腳的連接,如圖1所示,芯片1通過內引線3與引線腳的配線區21連接,形成半導體芯片1向外部交換傳遞電信號的路徑。
目前的內引線主要有金線、鋁線等材料并借助專用設備完成芯片和引線框架內引腳的連接。但隨著國際市場黃金價格的持續走高,金線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而鋁線的設備投資大且工藝上有很多局限性。于是,近些年來又開發了用銅線或合金線來替代金線和傳統的鋁線工藝。雖然銅線能明顯降低成本和提高電性能,但在實際工藝中,凸現出銅線(≤直徑2mil,1mil=0.001英寸)在直接焊接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工藝問題,使得發展直徑4mil、5mil、6mil…銅線焊接技術更加困難和停滯不前。具體的,通過銅線經高壓放電形成銅球,然后銅球和芯片表面在一定溫度下,通過金線焊接機施以壓力、超聲波能量的作用,達到焊接目的。由于在銅球形成過程中,分子再結晶和銅球表面的氧化使得銅球變得很硬,堅硬的銅球31在焊接過程中極易發生脫焊(如圖2A所示),或者擠掉被焊接芯片1表面的金屬層11諸如鋁層(如圖2B所示),甚至將金屬層11和芯片1打碎或打裂,隨著線徑變粗,這種問題更加突出。而發生上述問題的器件往往又不能在成品測試中被篩選出來,使得產品可能有潛在的可靠性問題。雖然目前依靠增加芯片表面金屬厚度來減少發生可靠性問題的概率,這樣又增加了晶元廠的成本、生產周期和效率等。由于上述銅線直接焊接的工藝應用存在的局限性,至今也沒能達到大規模應用,無法替換金線。
因此,為了降低封裝成本,既需要用其它金屬代替金線作為半導體器件的內引線,同時又要克服利用其它金屬作為內引線帶來的工藝上的缺陷、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可靠性。
實用新型內容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內引線結構,包括用來電連接引線框架與裝載在所述引線框架上芯片的內引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片的表面對應與內引線連接的焊接區域焊接有橋接結構,所述內引線焊接在所述橋接結構上。
所述橋接結構為金屬介質,具體的,為至少一個金球或金合金物形成的球狀介質。
通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橋接結構,在銅材料等作為內引線時,銅引線焊接在所述金球上,這樣,金球起到了很好的緩沖作用,避免了堅硬的銅球直接與芯片表面接觸,既徹底解決有現有技術細銅線直接焊接在芯片表面的缺陷,也為更粗的銅線應用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同時利用銅線與橋接結構連接的內引線結構,可以代替金線作為內引線,大大降低了封裝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及產品可靠性。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半導體器件的內引線結構圖;
圖2A、2B為現有的銅線焊接工藝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半導體器件的內引線結構示意圖;
圖4A、4B為本實用新型內引線結構中橋接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內引線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內引線結構裝配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半導體器件的內引線結構,引線框架2的配線區域21通過內引線3與芯片1形成電連接。在對應連接內引線3的芯片1表面的焊接區域,設置有金球32,作為橋接結構,所述內引線3與金球32連接,實現引線框架2與芯片1的電連接。
在實施例中,銅線作為芯片1與引線框架2的配線區域21電連接的內引線3,如圖4A、4B所示,在銅線3焊接到芯片上之前,利用金線焊接設備在芯片1表面焊接區域上對應將要焊上的銅線3的位置和數量,在相應位置上焊上金球32。然后,再利用現有的工藝,將銅線3的端部經高壓放電形成銅球31,在一定溫度下,通過金線焊接設備施以壓力、超聲波能量的作用,將銅球31焊接在金球32上,這樣金球32作為銅線3和芯片1表面之間的橋介質,避免了堅硬的銅球31直接接觸到芯片1表面,不會發生脫焊,更不會將金屬層11打碎或打裂,金屬層11保持完好。因此,通過金球32作為橋接結構的緩沖作用,徹底解決了將銅球31直接焊接到芯片1上的工藝缺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葵和精密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經葵和精密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7434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