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DMB-T的內置天線的數字電視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71712.8 | 申請日: | 2007-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4843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16 |
| 發明(設計)人: | 朱仕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暉悅數字視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44 | 分類號: | H04N5/44;H04N5/6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亮 |
| 地址: | 200233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dmb 內置 天線 數字 電視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天線及帶有該天線的電視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DMB-T傳輸的內置天線以及帶有該天線的數字電視機。
背景技術
數字電視傳播標準有三種:衛星傳輸、有線傳輸和地面傳輸。其中地面傳輸標準是最基本的標準,它不僅是技術含量最高也是受眾最多的大眾傳媒標準。DMB-T是地面傳輸中的其中一種方案,它能夠在高速移動的情況下可靠接收信號,并在使用功能上突破了傳輸單一音頻信息的局限,擴展為數據、文字、圖片與視頻等的多種載體。DMB-T方案不僅能夠支持現有的各種廣播服務,而且具有支持各種新的通信服務業務的可擴展性,提供了一個優良穩定的服務平臺。在解決了數字高清電視傳輸問題的同時,將給高速信息用戶接入和移動通信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利用DMB-T方案,可以開發更加便捷的移動接收業務,包括手機接收數字電視等,進一步開發接收機定位業務。數字壓縮技術的不斷演進以及接收機功能的不斷完善,特別是價格的下降,有力促進了DMB-T的發展。
由于傳統的無線天線按照周圍環境對頻率變化的靈敏性,就其本身而言很難小型化,因而目前市場上基于DMB-T的移動數字電視采用的都是外接型天線。然而,由于外置天線在美觀上大打折扣并且外置天線被安裝在設備外部,導致在運輸或移動時容易變形和損毀。這將導致天線由于不能進行阻抗匹配而造成靈敏度下降,嚴重時甚至不能接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基于DMB-T的內置天線的數字電視機,可美化數字電視機的外觀并將天線內置在數字電視機內部以防止天線損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基于DMB-T的內置天線的數字電視機,包括:
數字電視機本體;
設置在該數字電視機內部且與該本體相連的內置天線,該內置天線接收到的信號是基于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調制的。
上述的基于DMB-T的內置天線的數字電視機,其中,該內置天線設置在該數字電視機的電視面框的頂部。
上述的基于DMB-T的內置天線的數字電視機,其中,該內置天線設置在該數字電視機的電視后蓋的頂部。
上述的基于DMB-T的內置天線的數字電視機,其中,該內置天線是多頻段內置天線。
上述的基于DMB-T的內置天線的數字電視機,其中,該數字電視機本體包括:
調諧模塊,從該內置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中選出欲接收頻道的信號;
信號放大模塊,將該調諧模塊選出的無線信號加以放大;
解調模塊,從該信號放大模塊放大后的無線信號中解調出傳輸信號;
信道解碼模塊,從該解調模塊解調出的傳輸信號中解碼出單路串行的比特流;
解復用模塊,將比特流解復用成視頻數據和音頻數據;
信源解碼模塊,將該解復用模塊解出的視頻數據和音頻數據解碼成可播放的視頻信號和音頻信號;
功率放大模塊,將可播放的視頻信號和音頻信號進行功率放大;
顯示模塊,將功率放大后的視頻信號予以播出;
揚聲模塊,將功率放大后的音頻信號予以播放。
上述的基于DMB-T的內置天線的數字電視機,其中,該數字電視機本體還包括:
降噪模塊,進一步包括:
比較單元,將圖像的像素信號與周圍信號相減,統計差值后將其與預設值作比較;
判定單元,將統計差值小于預設值的像素判定為圖像信號,否則為噪聲信號;
疊加單元,按比例疊加該判定單元確定的圖像信號。
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天線內置在數字電視機中,可在美化數字電視機外觀的同時防止天線受損。
附圖說明
圖1A、1B是本實用新型的內置天線在數字電視機中的位置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置天線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內置天線的數字電視機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暉悅數字視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暉悅數字視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7171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