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有沿長度方向貫通船體的底部封閉中央水道的清漂船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071356.X | 申請日: | 2007-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6208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21 |
| 發明(設計)人: | 章永泰 | 申請(專利權)人: | 章永泰 |
| 主分類號: | B63B35/32 | 分類號: | B63B35/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錫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02***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有 長度 方向 貫通 船體 底部 封閉 中央 水道 清漂船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船舶技術領域的清污船,特別是一種收集水域漂浮垃圾和浮油的帶有沿長度方向貫通船體的底部封閉中央水道的清漂船。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河道、水庫、湖泊的污染日漸加劇,特別是生活垃圾、泡沫等白色污染,不僅嚴重影響水質,而且容易造成客貨船航行受阻,河道泄洪受到影響,同時還危及水利發電廠的發電安全。這種情況在全國幾大水系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而目前主要還是用人工的方法進行打撈控制,不僅花工大、耗資多,而且人工打撈很不安全。
經對現有技術文獻查新檢索中發現,中國專利號為:ZL?200520035109.5,該技術在船體的頭部設置有喇叭型進料口,喇叭型進料口連通的過水通道,喇叭型進料口與過水通道沿長度方向貫通船體。該實用新型存在明顯的不足:(1)喇叭型進料口的作業寬度仍十分有限;(2)喇叭型進料口在清漂船走行狀態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航速;(3)過水通道是底部敞開的,通道中水的能量不能完全被螺旋槳利用,從而對航速造成一定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清漂船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帶有沿長度方向貫通船體的底部封閉中央水道的清漂船。收集水域漂浮垃圾和浮油的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艏開門、轉動軸、垃圾收集翻斗、中央水道、浮油收集器、船體、螺旋槳、舵、偏向舵,在船體的頭部設置帶有轉動軸的全自動液壓驅動的艏開門,在船體船頭緊接艏開門處設置垃圾收集翻斗,沿船體長度方向設置貫通船體的中央水道,在中央水道的中間部位設置浮油收集器,可以收集水中的浮油,在中央水道的后部裝有螺旋槳,在中央水道出口兩側裝有舵,舵可以沿豎直方向左右擺動以控制船航行方向,出口上方裝有偏向舵,控制中央水道出水口打開和封閉。
所述的艏開門,以艏開門上的轉動軸為原點自由開合,可呈扇形開啟,開啟角≤135°。
所述的中央水道,沿長度方向貫通船體的底部封閉的中央水道。中央水道共有3個進水口,一個船頭進水口,兩個舷側進水口,并且在每個進水口入口處設置格柵,避免漂浮垃圾等進入造成水道阻塞。
所述的偏向舵呈方形,可沿水平方向上下轉動,當偏向舵沿水平方向上傾時,中央水道出水口打開,當偏向舵沿水平方向下傾時,中央水道封閉。
本實用新型作業時,艏開門打開,水流和漂浮物通過艏開門進入船體,漂浮物在通過翻斗時被阻留在翻斗里,水流則通過翻斗后,經過船體底部前后貫通的中央水道,進入導管被螺旋槳抽出船外。中央水道與導管連接,產生一定的抽吸作用,使漂浮物順流更易趨向船體,便與收集,而設置在進水口處的格柵可阻止垃圾進入水道,造成阻塞。
自由航行時,艏開門關閉,船頭進水口也關閉,此時開啟舷側進水口,形成“Y”字形中央水道,可以保證中央水道中滿流,避免螺旋槳空轉。同樣舷側進水口也設置有格柵阻止垃圾進入阻塞水道。而且“Y”字形中央水道可以大大提高船的穩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艏開門結構,工作面可以達到船體寬度的兩倍。自由航行時,可以保障航速達到10節;由于采用了中央水道的設置,具有穩性好的特點。舵和偏向舵的配合使用,可以實現原地收垃圾和原地360°旋轉,可以很容易的收集角落的垃圾并在狹窄的河道中行進自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艏開門1、轉動軸2、垃圾收集翻斗3、格柵4、船頭進水口5、舷側進水口6、中央水道7、浮油收集器8、船體9、螺旋槳10、舵11、偏向舵1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章永泰,未經章永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7135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