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座椅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071218.1 | 申請日: | 2007-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56172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姜峻嶺;潘紅;沈海東;王慶晟;張俊棟;朱大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68 | 分類號: | B60N2/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黃澤雄;崔華 |
| 地址: | 201206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座椅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座椅,特別是帶有碰撞保護裝置的汽車座椅。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在享受汽車帶來的方便與快捷的同時,還必須承受汽車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比如,由于駕駛員不慎或由于意外狀況引發的交通事故會造成人員傷亡。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制定強制檢測汽車安全的法規來要求和約束汽車生產企業,從而推動汽車安全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近年來也在參照國外汽車安全性法規和標準的基礎上,相繼制定了我國的汽車安全標準。其目的旨在推動國內汽車廠商生產出更安全的汽車,能夠在發生交通事故時給予乘員更好的保護,減輕傷亡程度。目前我國已經頒布的汽車被動安全法規有已經于2003年開始實施的正面碰撞法規(GB11551-2003),于2006年7月開始實施的側面碰撞法規(GB20071-2006)和追尾碰撞法規(GB20072-2006)。
汽車碰撞安全性能的核心內容是乘員保護,即如何在汽車發生碰撞過程中應用充分的保護措施保證乘員的安全是汽車碰撞安全性能追求的核心內容。由于人們對側面碰撞的認識和研究落后于正面碰撞,如何提高汽車的側面碰撞安全性已經成為汽車碰撞安全領域的新課題。針對汽車側面碰撞的乘員保護,目前采用的措施主要有:增強車體結構的側向剛度和車門飾板的強度以及增加側氣簾側氣囊等。而上述措施的開發周期長、成本高,在車身已經設計定型后再想改進十分困難。并且對于車體較小、沒有配備側氣囊和側氣簾的中低檔轎車,側面碰撞的乘員安全性一直都是困擾汽車設計者的難題。
目前汽車座椅的設計過程中通常都會考慮緩沖正面碰撞的需要,而對于側面碰撞則考慮的很少,造成座椅在側面碰撞時不具有乘員保護的作用。而作為汽車必備設施之一的汽車座椅理應在乘員保護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實有必要設計一種具有側面碰撞保護功能的汽車座椅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側面碰撞保護功能的汽車座椅,能夠在汽車發生側面碰撞時,有效降低汽車內部成員的傷亡程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座椅是這樣設計的:
一種汽車座椅包括座椅本體、連接在所述座椅本體靠近車門一側的緩沖推力裝置,其中所述座椅本體包括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靠背側板,所述緩沖推力裝置安裝在坐椅靠背側板上,所述座椅靠背側板焊接在座椅靠背框架上。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緩沖推力裝置包括胸部緩沖推力裝置和腹部緩沖推力裝置。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胸部緩沖推力裝置包括胸部接觸部和胸部緩沖部,所述胸部接觸部和胸部緩沖部直接相連;所述腹部緩沖推力裝置包括腹部接觸部和腹部緩沖部,所述腹部接觸部和腹部緩沖部直接相連。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緩沖推力裝置采用在模具內發泡成型的60g/L的泡沫材料。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緩沖推力裝置與乘員接觸的一側安裝螺釘的位置處設有沉孔。
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座椅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易于生產,成本低廉;更改的零部件較少,且不影響原有設計的外觀效果;對提高車內乘員的安全性有顯著作用。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座椅靠背部分的側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座椅靠背部分的后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座椅的胸部緩沖推力裝置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座椅的腹部緩沖推力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方便說明,以下的實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座椅1包括:座椅本體14、連接在所述座椅本體14靠近車門一側的緩沖推力裝置,該緩沖推力裝置包括胸部緩沖推力裝置10和腹部緩沖推力裝置12。所述座椅本體14包括座椅靠背框架140和座椅靠背側板14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7121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