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爆胎傳感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63329.8 | 申請日: | 2007-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34772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彭世益;彭彥均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思超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L17/00 | 分類號: | G01L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41001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傳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用充氣型輪胎的輪胎安全監測技術,具體是用于爆胎監測的爆胎傳感器。
背景技術
在現有可用于運動輪胎的氣壓檢測技術中,采用無線通訊方式的TPMS(輪胎氣壓監測系統)為使其子系統電池能量維持數年的工作時間,TPMS子系統通常在間隔3s甚至更長時間的休眠后檢測一次氣壓。而乘員生存希望就寄托于輪胎爆裂后的2s~3s內能及時有效的采取安全減速措施;若將TPMS子系統的氣壓檢測周期縮短到100ms,則電池耗電量將提高了近30倍,TPMS子系統電池的使用壽命將大幅度降低。因此,現有TPMS無論是實時性,還是工作壽命均不能滿足爆胎檢測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一種實時性強,滿足低功耗檢測需要的無源型輪胎爆胎檢測傳感器,借助本實用新型能在爆胎的第一時刻準確獲得爆胎信號;可使工作于低功耗狀態、實時性低的TPMS子系統具備輪胎爆胎監能力。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一種爆胎傳感器,其特征在于:爆胎傳感器由密封的金屬波紋管、永磁體、干簧管開關和外殼組成;金屬波紋管制成內部至少充有一種氣體的密封腔體,金屬波紋管軸線方向的一端安裝于外殼;永磁體安裝在金屬波紋管軸線方向的另一端;干簧管開關安裝于外殼,能在金屬波紋管位移帶動的永磁體影響下改變開關狀態的位置。
爆胎傳感器安裝于輪胎中,爆胎傳感器的干簧管開關連接在同一輪胎的TPMS子系統;當輪胎充氣至正常胎壓輪胎時,金屬波紋管被輪胎氣壓壓縮,帶動永磁體離開影響干簧管開關的區域,干簧管開關斷開,TPMS子系統檢測到氣壓后進入正常工作狀態;當輪胎爆裂或泄漏,輪胎內氣壓下降,造成金屬波紋管壓縮的條件消失,金屬波紋管在內部氣壓作用下恢復形態,帶動永磁體接近干簧管開關,使干簧管開關閉合,TPMS子系統被立即喚醒,及時將爆胎信號或輪胎氣壓參數發送給主控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在于:由于利用了金屬波紋管在正常胎壓下壓縮,輪胎爆裂或輪胎氣壓下降后恢復形態產生位移的特性,帶動干簧管開關輸出輪胎爆裂信號;爆胎傳感器能在出現爆胎的第一時刻檢測出爆胎信號,既符合輪胎爆裂監測實時性強的特點,又滿足TPMS系統長期低功耗穩定工作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爆胎傳感器結構圖;
圖2、爆胎傳感器與TPMS子系統連接電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圖2,對本實用新型的爆胎傳感器的實施例1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內部充有一定氣壓氮氣的密封金屬波紋管1,其軸線方向的一端安裝在外殼4,金屬波紋管1軸線方向的另一端安裝永磁體2,永磁體2的磁場N-S方向與干簧管開關3長度方向平行;干簧管開關3,安裝在外殼4,能在金屬波紋管1沿軸線帶動永磁體2位移下,改變干簧管開關3的A-B端閉合或斷開的位置,外殼4的PCB板41用于干簧管開關3與外殼4之間的絕緣和信號輸出電路的連接。
爆胎傳感器與安裝于同一輪胎中的TPMS子系統連接(見圖3),干簧管開關3的A、B端分別與TPMS子系統的INT、GND連接。在輪胎沒有充氣時,金屬波紋管1受其內部氣壓P作用下,使永磁體2接近干簧管開關3,干簧管開關3的A-B端在永磁體2磁場影響下閉合,使得INT處于低電平;此時TPMS子系統尚未進入氣壓檢測過程,對A-B的閉合造成的低電平不響應;當輪胎充氣至正常胎壓時,金屬波紋管1被胎壓壓縮,帶動永磁體2離開影響干簧管開關3的區域,干簧管開關3的A-B斷開,使得INT處于高電平,TPMS子系統檢測到氣壓后進入工作狀態,按每休眠3s或更長的時間后檢測一次輪胎參數;當出現輪胎爆裂或泄漏,造成金屬波紋管1被壓縮的條件消失,金屬波紋管1在內部氣壓作用下恢復形態,帶動永磁體2接近干簧管開關3,干簧管開關3的A-B端在永磁體2磁場影響下閉合輸出低電平,使得TPMS子系統被立即喚醒,及時將爆胎信號和輪胎氣壓參數以無線方式發送給主控系統,為主控系統采取安全措施提供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思超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桂林思超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6332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充氣輪胎的制造方法以及充氣輪胎
- 下一篇:圖像形成裝置及圖像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