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獨立新風空調系統及作為新風機組的水環熱泵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54554.5 | 申請日: | 2007-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7488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18 |
| 發明(設計)人: | 丁力行;鄧玉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力行;鄧玉艷 |
| 主分類號: | F24F3/12 | 分類號: | F24F3/12;F24F3/147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顏希文;郝傳鑫 |
| 地址: | 510225廣東省廣州市紡織***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獨立 新風 空調 系統 作為 機組 水環熱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獨立新風空調系統,尤其是指其新風機組采用水環熱泵的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獨立新風空調系統指的是一種全新風空調系統,新風機組采用低溫送風機組,除了承擔新風負荷外,還承擔室內全部潛熱負荷和部分顯熱負荷或全部顯熱負荷,實現了空調區域內顯熱負荷和潛熱負荷分開處理,空調區域內沒有冷凝水產生,實現了空調末端裝置干工況運行,因此有時獨立新風系統又被稱為“干盤管系統”。
獨立新風空調系統與常規帶回風的全空氣系統相比,取消了回風,但空調末端(如圖1的風機盤管3)處理的空氣仍然是室內的回風,只是各房間的回風不會交叉混合,避免了污染和傳染性疾病傳播。排風的能量通過全熱交換器5回收,具有節能意義;而全空氣系統的排風通常直接排出室外,不加以回收。另外,由于新風量遠少于全空氣系統的送風量,風管送風能耗小,所以獨立新風空調系統既具有提供優良空氣品質的特征,又具有顯著的節能降耗特性。
建筑節能是建筑技術進步的重大標志之一,而在建筑空調全年總能耗中,新風能耗占15%~24%,即空調全年能耗的1/6至1/5要用于處理新風。隨著人們對室內空氣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美國供暖制冷空調工程師學會標準已將設計新風量增大到原來的2~4倍,我國國家標準對通風量也進行了修改,新風量增大將進一步增大建筑能耗。
獨立新風空調系統具有顯著的節能降耗特性,被美國能源部列為21世紀商業建筑最有前途、最先進的15項空調節能技術之一,它的技術上的節能潛力指標在這15項空調節能技術中排名第三。
水環熱泵空調機組是指水/空氣熱泵型機組的一種應用形式,即用水環路將小型的水/空氣熱泵機組并聯在一起,形成一個封閉環路,構成一套以回收建筑物內部余熱作為其低位熱源的熱泵供暖、制冷的空調系統。它的最大優點是:對內區需要供冷,外區同時又需要供熱的大面積建筑可以同時實現制冷和制熱,有熱回收功能。
目前實施的獨立新風空調系統其新風機組大都需要額外的冷源供冷,比如采用冷水機組加新風風柜的形式處理新風,這就要求冷水機組提供不高于5℃的冷水,才能使新風送風溫度保持在7℃以下,因此容易引起冷水機組低溫保護。而且冷水機組占地大,使用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獨立新風空調系統提供自帶冷源的新風機組,使新風機組的安裝與運行靈活方便,使獨立新風空調系統兼具節能環保的特性和室內空氣品質高的優點。
為達到此目的,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
獨立新風空調系統,包括全熱交換器、新風機組、誘導風口,由管路按順序連接,采用水環熱泵作為新風機組。新風機組負擔全部的新風負荷,還承擔室內全部潛熱負荷,以及部分顯熱負荷。空調房間內的其他顯熱負荷仍然由常規的冷水機加末端設備負擔,但是其回風僅在同一個空調房間內循環,不會與其他房間的回風交叉混合。室外新風進入獨立新風空調系統,首先經過全熱交換器,吸收排風的冷量,然后進入水環熱泵新風機組被冷卻到所需的溫度,最終經過誘導風口送風到空調房間。
作為獨立新風空調系統的新風機組的水環熱泵,包括蒸發器、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閥、離心式風機和自控元件,蒸發器采用銅管套鋁箔的翅片管式換熱器,迎風面積為0.234~0.324m2,蒸發器管排數為8~10排,管程數為4~5程,傳熱面積35.6~46.1m2,離心式風機送風量1500~1700m3/h。
作為獨立新風空調系統的新風機組的水環熱泵,冷凝器采用板式水冷冷凝器。
作為獨立新風空調系統的新風機組的水環熱泵,冷凝器采用套管式水冷冷凝器。
作為獨立新風空調系統的新風機組的水環熱泵,節流閥采用電子膨脹閥。
作為獨立新風空調系統的新風機組的水環熱泵,壓縮機采用變頻壓縮機。
作為獨立新風空調系統的新風機組的水環熱泵,在蒸發器和新風送風口處分別設置兩只熱敏電阻,監控蒸發溫度和蒸發器出風溫度,獲取過熱度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力行;鄧玉艷,未經丁力行;鄧玉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5455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