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AI電力終端保護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50279.X | 申請日: | 2007-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5164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樹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郭振清 |
| 主分類號: | H02H3/08 | 分類號: | H02H3/08;H02H3/20;H02H3/24;H02H3/32;H02H3/12;H02H3/04 |
| 代理公司: | 江門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譚志強 |
| 地址: | 528437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ai 電力 終端 保護 | ||
1.AI電力終端保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微處理器IC1,與微處理器IC1相連的電源調整電路(1)、開啟驅動電路(2)、關斷驅動電路(3)、延時驅動電路(4)、負荷動態識別電路(5)、短路觸發關閉電路(6)、過壓及欠壓采樣電路(7)、漏電采樣電路(8)、漏電診斷電路(9)、短路診斷電路(10)、負荷約定電路(11)、操作控制電路(12)、狀態提示及報警電路(13);
電源調整電路(1)供給各電路工作所需的電壓;
開啟驅動電路(2)根據微處理器IC1輸出的控制信號驅動主開關CF-K1電磁閥吸合繞組線圈控制主開關觸頭吸合接通負載;
關斷驅動電路(3)根據微處理器IC1輸出的控制信號驅動主開關CF-K1電磁閥釋放繞組線圈控制主開關觸頭釋放斷開負載;
延時驅動電路(4)根據微處理器IC1輸出的控制信號驅動方式開關CF-K2促使主開關CF-K1觸頭延時接通負載檢測電路;
負荷動態識別電路(5)通過電流互感器從電源輸入線路中采樣,輸出端連接微處理器IC1的輸入端;
短路觸發關閉電路(6)的輸出端連接至微處理器IC1的輸入端;
過壓及欠壓采樣電路(7)的輸入端連接電源調整電路對電壓采樣,輸出端連接微處理器IC1的輸入端;
漏電采樣電路(8)通過零序電流互感器從電源輸入線中采樣,輸出端連接微處理器IC1的輸入端;
漏電診斷電路(9)輸入端與連接到負載的電源線相連,輸出端連接到微處理器IC1的輸入端;
短路診斷電路(10)輸入端與連接到負載的電源線相連,輸出端連接到微處理器IC1的輸入端;
負荷約定電路(11)輸入端與連接到負載的電源線相連,輸出端連接到微處理器IC1的輸入端;
操作控制電路(12)向微處理器IC1發出開關以及控制模式指令;
狀態提示及報警電路(13)的輸入端與微處理器IC1的輸出端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AI電力終端保護器,其特征在于電源調整電路(1)由保險絲FUS、壓敏電阻VR、整流器DZ、電阻R1、R2、R3、電容C1、C2、C3、C4、C5、C6、三極管Q1、Q2、二極管D1、穩壓二極管D2、D3連接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AI電力終端保護器,其特征在于開啟驅動電路(2)由電阻R14、電容C1?6、三極管Q4、Q5、二極管D12和主開關CF-K1電磁閥吸合繞組線圈連接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AI電力終端保護器,其特征在于關斷驅動電路(3)由電阻R15、電容C17、三極管Q6、Q7、二極管D13和主開關CF-K1電磁閥釋放繞組線圈連接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AI電力終端保護器,其特征在于延時驅動電路(4)由電阻R16、電容C18、三極管Q8、Q9和方式開關CF-K2電磁閥組線圈連接組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AI電力終端保護器,其特征在于負荷動態識別電路(5)由電流互感器BL2、電阻R9、R10、R11、R12、WR、電容C11、C12、C13、C14、C15、三極管Q3、二極管D6、D8、D9、D10和穩壓二極管D7連接組成,電流互感器BL2串接電阻WR、電容C12后與三極管Q3基極相連,三極管Q3發射極串聯二極管D10與微處理器IC1的輸入端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AI電力終端保護器,其特征在于短路觸發關閉電路(6)由二極管D11、電阻R13和磁吸開關2K1連接組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AI電力終端保護器,其特征在于過壓及欠壓采樣電路(7)由電阻R4、R5、R6、電容C7、C8、穩壓二極管D4連接組成。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AI電力終端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漏電采樣電路(8)由零序電流互感器BL1、電阻R7、R8、電容C9、C10、穩壓二極管D5連接組成。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AI電力終端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漏電診斷電路(9)由電阻R28、R29和光電耦合器IC3B連接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郭振清,未經郭振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50279.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影像掃描設備的紙張尺寸檢測機構
- 下一篇:新型高阻隔食品藥品用復合膜





